全国两会现场,代表委员热议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收官不收队,乡村振兴更可期

2021年3月5日9:43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马芸

  近1亿人!历经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宣告取得全面胜利!在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即将开启新征程之际,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这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在全国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十分振奋。他们中,有不少人亲身参与了这场攻坚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表达了许多真知灼见。

  乡村振兴,对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

  一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山海情》,被代表委员屡屡提及。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发展出菌菇、枸杞、葡萄、畜牧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过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接下来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更好地传承创新。

  “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对此深有感触。“精准扶贫,就是要坚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激活贫困地区内生活力的重要举措。”他同时认为,东部九省九市对口帮扶中西部十二省的做法,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未来在振兴中西部产业发展中仍可沿用这一有效措施,更好实现东西联动、凝聚合力、畅通东西部产业大循环。

  “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说,我国通过动员高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让许多户籍和学籍都在贫困县但成绩优异的孩子,实现来到城市里上大学的梦想。“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改变的是个人和整个家庭的命运。”

  对于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充满期待。“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市场和渠道的振兴、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运用、是潜力的挖掘,而这些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重要。”

  “输血”变“造血”,激发内生活力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较为薄弱。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2018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6.2万亿元,其中近九成用于中西部地区。

  王煜认为,下一阶段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重心应继续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他说,前期攻坚战阶段,“国家队”“地方队”全力投入,接下来企业可以凭借对市场更灵敏的嗅觉,在具体点位上发挥更大作用。王煜建议,在中西部地区复制东部地区的一些成功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缓解企业家的投资顾虑。同时,继续沿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组织模式,建立以产业对口支援为目标的帮扶关系。

  “通过两地政府进一步的合作,把东部地区一些成熟的管理经验引进来,西部地区也一同参与。我认为,这能够有效解决中西部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也解决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王煜说。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则认为,“万企帮万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但需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

  他建议,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做深做透做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把企业信息和村里的相关信息都公布在平台上,让企业和村里精准“相亲”。“只有两者互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效应。”他认为,商会、协会在政企、村企沟通中可以起到桥梁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发农村的内生活力。”丁佐宏说,在乡村产业步入正轨,造血机能初步完善的情况下,要研究谋划帮扶企业的退出机制,让企业有余力和精力投入到更多“万企帮万村”行动中。

  推动职业教育,让年轻人回得去

  “脱贫收官不收队,我国距离摆脱多维贫困还有很长的路。”丁光宏说,“从人类历史发展维度来看,教育一直是阻隔贫困在代际间传递、切断贫困循环的必由之路,赋予年轻人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丁光宏曾在复旦大学负责招生工作,当年的贫困生帮扶计划让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来到城市读书。这些孩子毕业后大多留在城市里找工作,很少回到家乡。这引发了他的反思——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当地更好?

  “智力扶贫的优势在于‘造血’。年轻人只有回到当地,才能带动地方产业,并形成示范效应,带领更多人脱贫。”丁光宏说。然而事实上,很多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面临着“回不去”的尴尬。究其原因,是他们所学的专业和技能在贫困地区无“用武之地”。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市委主委李碧影在贵州毕节做扶贫调研时,发现当地职校主要提供机械方面的培训,事实上,贵州盛产药材,却一直缺乏“把优质的药卖出去”的商贸人才。职校缺乏对地方行业和产业需求的准确把握,导致专业设置与当地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年轻人毕业后大多成为技工,当地产业用不着,只能跑到外地找工作。”

  “职校的专业设置要和当地产业结合,优化专业与产业的衔接。”李碧影建议,同时开展更多校企合作,鼓励和扶持企业将生产线建在职业学校,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

  丁光宏也建议,要让年轻人回得去,需提升职业教育的精准度,建立把学生个人技能、家庭愿望以及当地资源禀赋对接起来的培养方案,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计划。“人才培养应实现东西协同,依靠东部职业院校的‘输血’与西部职业院校自身的‘造血’,形成个体、职业教育、产业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营造优美环境,让乡村留得住人

  在代表委员看来,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营造更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生态、人居环境,还包括法治、文化等要素。

  李碧影认为,改善生态,让乡村地区留得住人,可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一直以来,农民对于主动参与乡村环境改善的积极性较低,美丽乡村改造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以村委为主进行立项和管理。”

  李碧影提到,可借鉴台湾地区实践较早的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用于改造乡村的人居环境。朴门永续设计主张以当地自然资源中的可利用素材,比如农村的水田肌理、水杉防风林、当地砌石、梯田等,实现景观转化,使其保存乡村原有的特色;同时通过制定生态保护的长期策略,修复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改善整个村庄生态环境,让当地发展出农业景观旅游等产业。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认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他在一份提案中谈到,在乡村振兴中,提升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关键。吕红兵建议在乡村振兴中加强法律服务供给,进而形成并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格局。他认为,在对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普及民法典时,应重点突出农村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人格权利、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等。他同时建议推进律师担任乡村法律顾问工作。

  农村市场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农村消费者安全及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令王均金感到担忧。他在调研中发现,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地区仍有流通空间,各类山寨食品、山寨饮料“蹭名牌”,搞一字之差甚至笔画之差“打擦边球”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他建议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将执法重心从城市向农村拓展,建立全国统一的正规产品和品牌查询、鉴别平台,便于农村消费者利用手机等查询、识别假冒品牌,建立可溯源的区域品牌农产品市场体系,通过“组合拳”改善农村地区市场环境。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