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期待更多人献爱心施援手
帮助"星星的孩子"成为"我们的孩子"

2024年4月2日9:53 来源:文汇报 选稿:马芸

  引言

  他们,及其家庭,承受着常人难以明了的纠结与困顿,却说着这样令人动容的话语:“如果能推动相关公益事业、社会支持往前走,我们愿意直面公众,站出来,把故事说出来。”

  这,是何等的勇气。

  都说“星星的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借由报道,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给予力量和希望,让这些父母口中“我的孩子”成为“我们的孩子”。

  元元很听话,听话得让人心疼。

  桌上放着香蕉、苹果、火腿肠面包,元元贴着桌沿,紧紧盯着。母亲杨晴柔声道:“现在不可以吃,好不好。”

  元元起身,换了个没有果盘的位子。19岁的他一米八几的个头,本该是为母亲遮风挡雨,男子汉的样子。

  大石很活泼,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安静作画。她跑过去挨个聊天,不一会儿又到母亲方雨面前,跳起“科目三”。11岁的她身形和母亲一样纤细,本该是贴心小棉袄。只是每当大石跟陌生人对话时,方雨就会紧张,生怕越交谈别人越发现“不对劲”……

  他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伴随终身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多数孤独症儿童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心理健康或情绪行为等方面问题,如注意缺陷、焦虑、情绪易失控等。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占精神残疾儿童的36.9%。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我国以“全生涯服务 全方位关爱”为口号,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孤独症群体。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前夕,元元和大石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参加“共绘宇宙星辰”公益活动,与普通孩子们一起画画。这样的公益活动,上海闵行区同星关爱服务中心理事长、主任张锐称之为“融合的小环境”。“把他们当作普通人,不要求他们改变什么。而是在社区、艺术场所等提供融合包容的环境促进彼此交流,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小环境作铺垫,让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大环境的过程不那么难。”

  放眼全市,市民政局等14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结合各自职能探索有效路径,到2027年底,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

  活动现场,元元展示了自己的画作: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正中,一大一小两位航天员正紧紧拥抱。

  发现

  元元长到3岁半,语言能力没有进展,说话不超过4个字。杨晴带着孩子到处问诊,遍访专家教授,得到的回复都是“发育迟缓”。

  这是2008年,彼时,真正了解孤独症,并能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的医生凤毛麟角。“那时能进行权威诊断的医院只有市精神卫生中心。”张锐说。

  幼儿园园长向杨晴提了一句:“孩子不太配合教学,建议筛查一下是否孤独症。”这是第一次有外人把“孤独症”和元元的表现明确联系起来。杨晴循着别人介绍,来到长宁区一家特殊教育幼儿园。教室里坐着孤独症确诊幼儿。她观察了很久,再听家长们的描述,心一点一点往下沉。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元元确诊了。“为什么是我的孩子?”杨晴的脑子里轰鸣着这句话。

  大石小时候是个特别令人省心的孩子。

  她喜欢呆在家里看书,给一点儿吃的就好,也不会闹着要出去玩。长到4岁半,她可以连续坐上3到4小时,看医学书。到了6岁,家人带她去书店,很厚一本《家庭医生》,她就这么坐了大半天,翻完了。

  母亲方雨心里曾闪过一丝欢喜,想着孩子以后可能在念书方面会比较容易,或许对医学还有那么点小小天赋。

  直到进入小学一年级,大石无法接受学校里的规矩,情绪管理上遇到很大挑战。方雨接受朋友的建议找到知名医学教授,给女儿做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方面的筛查,大石确诊了。她的特点是对文字的视觉提取能力非常高,但几乎没有共情能力、有社交障碍。方雨这才意识到,孩子幼年时的省心、好带,并非上天的馈赠。

  这是2020年,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逐渐深入。但孤独症诊断需要多方面的评估和观察。张锐说,确诊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专业医疗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有些没有智力残疾的孤独症儿童不易被早期诊断,就会导致他们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家长无所适从。

  根据市民政局等最新印发的《指导意见》,上海将孤独症知识科普纳入医生、教师、儿童福利工作等职业培训内容。同时落实《上海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方案(试行)》,将孤独症筛查纳入0-6岁儿童健康管理。发布并每年更新本市具备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治能力医疗机构名录。

  也就是说,有更多“非表征性”孤独症患儿,能更早被发现,更早介入干预,更早得到呵护。

  干预

  杨晴越来越忙。

  资料一本本地啃,专家一个个地问。她理出一条主动干预的思路:元元语言能力的障碍可能与他运动协调方面的问题有关,可以多试试运动训练。

  在学龄前,她开始训练元元跳绳。同时,教他十以内的加减法。

  但,仅仅是做到同时双脚离地跳跃这一动作,元元就练了两年多。练跳绳的康复训练机构换了3家。

  算术教学进展也不顺利。太累了,怎么也教不会!“今天教一个苹果加一个梨是两个水果,明天教一个橘子加一个梨,他就不知道等于二。”杨晴失去了耐心,也曾歇斯底里,把课本撕得粉碎。

  “孩子还有救吗?”她质疑、彷徨,“但我不能退,往后退就是万丈深渊,只能往前冲。这是我的孩子,我如果放弃谁来管他?”

  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差异很大。张锐告诉记者,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还需要专业团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孤独症的药物,长期干预尤为重要。

  转机终于来了。

  当元元能够连续前跳、后跳50个动作后不久,他完全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杨晴很庆幸没有试错,运动康复对元元有效。紧接着,她求助市场化运动机构,先后给元元找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的专业教练,加大对他运动能力的训练。元元也慢慢掌握了1000以内加减乘除、小数点以及分数的运算。

  “就孤独症儿童的症状程度来讲,我们也算幸运了。”方雨说,大石的孤独症发现得不早,但干预相对精准。

  确诊孤独症后,方雨等了半年,给女儿换了所学校并办理了随班就读。这是一所对融合教育接纳度较高的学校。

  记者了解到,针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部曾于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方雨给大石请了一名“影子老师”,帮她在学校适应学习、规则和社会交往,融入大环境。比如对于“坐姿端正”这一指令,“影子老师”会拿出一张小朋友端坐的图片向大石解释什么叫“坐姿端正”。到了课间,当大石与同学交流出现严重情绪问题时,“影子老师”会把她带到办公室,给予安抚。

  曾经,情绪失控时,大石像换了个人。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摔东西等等。“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问题渐渐好转。比如做作业,她现在已经知道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在课外,大石还有语言干预、行为干预以及作业陪伴老师。过去一整年,她都在学习如何换位思考。这样的环境和支持下,方雨发现,大石的共情力慢慢长出来了。

  最近,她的语文老师怀孕了。大石非常开心,跟老师说:“您要告诉我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我很好奇。”

  有了共情,生出好奇,大石更有了关心老师的意图。她试着表达对语文老师的感情。想到这个场景,方雨激动地躲起来泪流满面。

  “共情的缺失就是大石的发育障碍,她的成长路上就会有一块块这样的石头。但有石头又怎样,草照样可以在石头缝里长出来。你要往前走,可以选择绕开、跨过或者跳过石头。但如果不教她有这些方法,她就可能被堵在那儿。”方雨这样说着,也似宽慰鼓励着自己。

  未来

  放手是最难的一步,更何况是对于孤独症患儿。杨晴是个要强的母亲,她要元元变得独立。

  从训练元元独立乘坐交通工具开始,夫妻俩事先给他配好定位手表和手机,教会他怎么发定位照片、怎么给父母打电话讲清楚自己方位、碰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等等。这个过程中,夫妻俩还会守在地铁站口,看着孩子平安出站才长舒一口气。

  当然,独立出行,元元难免受委屈。一次,他一进小区就放声大哭。原来,过闸机时,交通卡刷不出,蹭了别人的,被人说了。每每听到孩子委屈,母亲的心就似豁开一道口子。痛,但不得不放手。

  “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逐渐增加,仍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希望社会对这样的孩子能更多一些关心和包容。”

  今年6月,元元即将从学校毕业,他学的是烹饪和面点。去哪儿就业?这是杨晴当下最操心的事。“作为家长,我们已经尽力铺路了,在能力范围内,培养他独立,把他的技能培训好。也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给与更多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此次《指导意见》明确了帮扶路径:上海将聚焦16-18岁孤独症群体需求,开发职业体验、岗位实践、就业锻炼等社会适应性公益慈善项目……对16-18岁孤独症群体参加就业创业见习的,按规定予以相应补贴等等。

  如今的大石,甚至可以慢慢理解自己的情绪。坏情绪来时,她把它想成“冲浪”,屏到浪头下来,就舒服了。

  这学期,她感受到班上一名同学对她有语言“霸凌”。方雨让她在家里待了3天。“我没办法让她理解别人的不理智,我只能告诉她,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管好自己,克制住冲动。”

  孩子,要勇敢!

  “希望通过家庭、学校以及更多社会专业机构的努力,帮助大石尽可能融入社会,永久地藏住她性格上的‘斑驳’。”方雨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进来,就能惠及更多孤独症患儿家庭。

  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涉及筛查、发现、干预、教育、医疗、康复、照料以及科普宣传等多环节多领域,是一项全链条工程。上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军萍建议,需要更多专业社会机构开展专门扶持计划。

  而在闵行等区,也结合实践探索,制定有区级孤独症援助关爱体系建设,引入艺术疗愈等先进理念,并提供社区康复与支持、机构干预与辅助、就业援助与劳动体验等支持。

  “帮助他们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未来。”(本文涉孤独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