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医疗帮扶托起西部地区百姓健康希望

2020年1月16日9:53 来源:杭州日报 选稿:丁纯醇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脱贫攻坚,离不开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和对口支援的战略布局,杭州市卫健委主动扛起医疗保障扶贫的政治责任,在持续多年对西藏帮扶基础上,近年来还对新疆阿克苏市、湖北恩施州、贵州黔东南州等地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并立足“对方所需”和“杭州所能”,根据受援地的实际情况,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并行的原则,克难攻坚。

  杭州对阿克苏市、黔东南州、恩施州的对口医疗帮扶分别始于2010年、2016年、2017年。合作伊始,杭州市卫健委就与当地卫健行政部门共同成立了帮扶协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派驻人员考核制度。杭州市卫健委负责人每年带队赴黔东南、恩施、那曲、阿克苏等地调研、对接对口帮扶工作,了解当地所需和受援医院存在的短板、需求,对照理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找差距,按照对口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问题整改和技术提升。

  2016年至今,杭州市卫健委组织杭州三级以上医院与受援地县级医院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统筹杭州各区、县(市)卫健局与受援地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杭州市卫健系统共有67个医疗卫生单位与对口帮扶地区的104家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当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81项,新建临床专科79个,填补了受援地区的空白,提高了患者在当地医院的就诊率,让当地群众就地享有优质、公平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杭州选派到各地的800余名医疗专家骨干们更是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根据援助地区医疗机构的短板问题,医疗专家骨干们以“菜单式”、“项目式”等形式精准实施综合帮扶举措,积极探索“组团式”帮扶模式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内涵。

  据统计,2019年各援助团队累计完成门急诊、会诊10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3096例,完成授课2245课时。同时,为帮扶地区培训医务人员4万多人次,接收来杭进修629人次。来自杭州的对口支援医疗团队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又为受授医院培养了一批高水平、成梯次、成建制、带不走、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才队伍,书写了一段广为传颂的医疗援助佳话。

  这位杭州帮扶医生让副总理点赞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将恩施州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并明确由杭州市结对帮扶。

  杭州市卫健委立足杭州所能、恩施所需,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东西部卫生健康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活动,助推恩施州健康扶贫,提升当地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2019年11月7日正式挂牌的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慢病管理中心成了当地群众眼中的网红医院,让众多乡镇群众享受到了不出远门就能看好病的福利。

  带来这个变化的,是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张瑾,由张瑾主导创建的椒园镇慢性病管理中心,是湖北省恩施州第一批慢性病管理试点机构。中心总投资120余万元,添置20张慢性病联合病床,组建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与村医等26人的中心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惠及全镇3623名慢性病患者。

  2019年7月,张瑾前往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卫生院挂职锻炼半年,并担任该院副院长。来到这个偏远的卫生院后,她发现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相当薄弱,很多患者都是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想到就医。

  “如果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并发症和合并症,很多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在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没有紧密融合,医院医疗设备和服务能力有限,导致基层慢性病患者无法就近就医,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经过缜密的推敲论证,凭着多年的慢性病管理经验,张瑾向院部提交了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在论证会上,项目规划得到全票通过。为了节约时间、经费,张瑾自己动手设计了装修方案和施工图。进场施工后,张瑾几乎每天去施工现场,对细节进行把关,力求科学合理。其间又组织了多场医护人员培训,并带着医护人员赴杭州参观学习。

  经过近半年紧锣密鼓地筹备,初步完成了医疗资源整合,建立了慢病管理框架,实现慢病诊疗和管理融合。同时,组建“杭恩在线”,即西湖区—宣恩县慢病管理联盟,通过互联网加深两地慢病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

  2019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在湖北省恩施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也专程实地察看了椒园镇卫生院的慢性病管理中心,对杭州的对口医疗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张瑾医生表示慰问和感谢。

  传道授业解病痛 令人称道的杭州院长

  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接到帮扶贵州黔东南2家中医院的任务时,党委书记、院长全仁夫陷入了深思:路途遥远,人地生疏,对方医院情况不清楚,让谁去?怎么干?干什么?

  这些问题像春笋一样冒着尖地等着他这位当家人去解决。“党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我先去!”全仁夫亲自带着团队奔赴贵州实地调研,一起随行的还有分管副院长及部分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

  短短2天时间,全仁夫把2家帮扶医院的底摸了一遍。看到帮扶医院落后的医疗状况后,他从萧山中医院抽调骨科、外科、康复科、妇科、内科、儿科、超声、心电、麻醉、检验、影像、药剂等学科的“精兵强将”前往两地医院,开展业务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等工作,还接收当地2家医院的44名医生来萧山中医院交流进修。

  通过对口帮扶,全仁夫还把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带到了受援医院。

  2018年5月27日,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全仁夫为一名患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继发脊髓空洞症和颈椎退变、椎管狭窄的病人动手术。上台、切开、探查、切除、打结、冲洗、缝合,整台手术如行云流水。关键处,全仁夫特意停下来,为在一旁观摩的医师们细致讲解。

  “输血不仅要输全血,更要输成分血。他们最缺什么,我们就先帮什么,而且毫不保留、不计成本。”全仁夫希望通过萧山中医院的帮扶,可以让贫困地区的百姓都能看上病、看好病,大家手拉手一起奔向健康的未来。

  巾帼不让须眉 开在青藏高原上的最美格桑花

  西藏那曲,是浙江省的对口支援地区。从1995年开始,每隔18个月,都会有一群医生赶赴那曲,为当地人带去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

  那曲市色尼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空气氧含量和气压不足杭州的60%,紫外线强,常年大风,空气干燥。2019年赛马节前夕,藏北高原那曲色尼区迎来了浙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一行六人,除了杭师大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汪日红外,还有三名女医生:杭州市三医院内分泌血液科的吴晗鹏、市西溪医院妇产科的刘景、富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宁玲利。这也是自1995年浙江援藏以来,援藏队伍中首次出现女性的身影。她们带着对年幼儿女的思念,克服缺氧、低气压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在羌塘高原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刘景医生便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格桑花。

  听说第九批浙江援藏需要妇产科医生时,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的刘景提前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主动报名,在出发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景在色尼区人民医院担任医务科科长一职后,从规范开始抓起,病历书写规范、抗生素使用规范,甚至培训推广最基础的“六步洗手法”。操作规范先培训、再练习,人人都要通过考核。由于高原缺氧,一堂课下来常常是上气不接下气、头晕目眩、双腿发软,需要吸氧才能缓解。

  刘景是一个称职的妇产科医生,无论是妇科疾病还是孕产妇保健,她都主动给当地的藏族医生仔细讲解和亲自示范,被当地的医生称为“好格朗”(格朗是藏语 “老师”的尊称)。

  一次,一位藏族阿姐来就诊,刘景听完病人的讲诉后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通过检查后发现宫颈口有菜花样肿物。得到病人家属的同意后,她和上级医院进行联系,叮嘱病人一定要去就诊,仔细告知注意事项,帮助病人了解医保报销政策,了却病人的后顾之忧。病人走了之后还进行电话联系,直到安全到了上级医院她才放心。由于诊断及时,病人通过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一同前往援藏的女医生宁玲利是富阳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从打开援藏通知到做出援藏决定,宁玲利只用了2个小时。看似很“冲动”,事实上这十多年来她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5•12”汶川大地震时,宁玲利便有了参加医疗队赴汶川救援的想法,可惜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她不符合条件。

  “后来,我一直都有要支援西部的想法,想把自己所学的本领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得知宁玲利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工作,她的同事们也十分感动,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点赞。

  初进高原的宁玲利马上出现了高原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速。“心率从平时的60多次/分快到90次/分以上,氧饱和度只有83%-86%。”别说是给人看病问诊,就是坐得时间长些都需要吸几口氧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宁玲利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

  色尼区人民医院医疗条件简陋,尽管该医院的服务人群达到十三四万,但连白带、生化等常规检查都开展不了。作为医院的妇科医生,宁玲利门诊看病大多靠肉眼和内检等手段,稍有些复杂的病情都需向上转诊。

  “其实,白带检查的仪器医院已经有了,只是没有技术人员,一直做不起来。”直到2019年10月,在宁玲利与其他援藏医生的帮助下,色尼区人民医院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内容才得以开展。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援藏医生团队还积极组织、参与各项义诊活动,开展社区义诊、广场科普宣传、学校义诊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色尼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2019年9月,孔玛乡政府将一面“扎根高原、真情援藏、医德高尚、服务基层”字样的锦旗送到援藏医生的手中。这面锦旗是当地群众对医疗援助团队的认可,更是民族团结的最好印证。

  大爱无疆 援助医生与民族同胞共命运

  “叔叔阿姨,你们看,我可以跳舞了。”维族小姑娘赛比热木拉着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康养中心治疗师的手,手舞足蹈,开心极了。

  2019年10月的一天早晨,10岁的小姑娘醒来后突然发现双腿竟然控制不了,她妈妈赶紧带来医院儿科神经内科看病。经过一番医学检查,赛比热木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那为什么就不能走路了呢?妈妈抱着小姑娘来到了康养中心就诊。经过临床心理科医生和康复医学科联合会诊,被诊断为“通常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其他行为和精神障碍”。

  在临床心理科、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再加以药物、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治疗, 15天后,原本无法行走的小赛比热木,能唱歌跳舞、自己走出医院。

  “谢谢医生和护士救了我的孩子,不仅让她能走路了,还拯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赛比木热妈妈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说道。

  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康养中心,是杭州援疆指挥部医疗援疆项目“一特色、两远程、三中心”的重中之重,在2019年7月落地。其中,杭州援疆指挥部援建500万元于硬件设施配备,并委派来自杭州市中医院的医疗援疆副院长史莹莺全程落实。

  康养中心建成后,弥补了阿克苏市老年病专科和康复专科建设的空白,是当地最大的康复养老中心,也是当地康复医学高地。硬件设备一流,人员配备到位,运动训练、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全线开展,这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康复科室极大满足了群众养老康复需求,为提供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爱无疆,命运与共。由于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接待的80%以上患者是维族同胞,沟通的不便,习惯的冲突,让杭州援疆医生更是肩负了民族团结的重任。杭州医疗援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以“传承、敬业、团结、精彩”的杭州援疆精神,为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打造了一支精品医疗队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们心系民族团结,情牵杭阿两地人民的友谊,为阿克苏市人民健康默默无闻地做出新的贡献。

  杭州医疗援助团队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这一阶段的医疗援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援助地政府、群众的认可,切实缓解了当地的就医压力,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病患问题。在这背后,更是体现了杭州卫健系统的担当作为,凝聚了医疗团队、医疗专家的心血。

  新的一年,杭州医疗团队为医疗攻坚再次集结,深入一线,继续选派专业化人才前往援助地,培育医疗帮扶亮点工程,接收对口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来杭州考察、挂职和进修培训,努力为对口地区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他们还将帮助援建医院建立针对当地疾病谱的临床诊疗科目,帮助对口医院建设特色专科,提升学科能力。并重点输出信息化技术,积极帮助受援地做好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完善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实施远程医疗和远程医学继续教育,提升对口地区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助推援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