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洋"志愿者体验中国"年味"

2020年1月24日1:22 来源:紫金山新闻 作者:马道军 选稿:丁纯醇

  “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倒着贴会把福气挡在门外。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1月19日下午,建邺区中城社区举行“我们的节日—中城社区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年俗礼分享活动”,在公益组织南京君荷礼韵文化服务中心姜丹君老师的讲解下,Nargiz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着头。

  Nargiz,一个活泼健谈的俄罗斯姑娘,今年22岁,南京工业大学的留学生。Nargiz来中国已经快三年了,学习之余,她还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虽然不太懂,但中国的传统春节文化真得太有意思了,我喜欢学。”Nargiz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

  代表着“年年有余”红色锦鲤状的年糕、带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美好祝福的芝麻杆,这些独居特色的年俗文化,Nargiz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与旁边的Noman 进行交流。

  Noman,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子,目前是河海大学留学生,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年俗非常感兴趣,此次专门过来了解中国传统习俗,体验中国“年味”。

  “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等等,中国新春贺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热闹喜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Noman说的有板有眼,知道的还真不少。

  让这两位“洋”志愿者开心不已的是,他们还与社区的小朋友一起亲手制作“年年有鱼”的挂件、雕版印刷的年画、活字印刷的唐诗,场面顿时热火朝天起来。

  “你这个’鱼’肚子不饱满,福气少了。缝的针线太粗,像个爬虫。”活动中,Nargiz不忘调侃Noman做的“年年有鱼”的挂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Nargiz和Noman都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着制作出来的挂件活灵活现,他们开心地像个孩子,还对记者做着鬼脸。

  年画,中国雕版印刷术的活化石。Nargiz、Noman依次亲手制作了“拿着荷花灯的福娃”年画。“太神奇了,我要装裱寄回家。”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让他们更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活字印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小朋友的带领下,Nargiz和Noman念着《春晓》。刚刚还是胶泥字块的印刷版,铺上纸,平刷几遍后,竟然变成了漂亮的文字。

  “这个我一定要珍藏,太美了!”Nargiz和Noman同时表示。

  中城社区是南京试点的13个国际社区之一,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国际友人共同的家园,这里外籍志愿服务活动较多。在参加完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年俗礼分享活动后,两位“洋”志愿者又赶往该社区空巢老人唐爷爷家里,陪老人聊天。

  在路上,Nargiz跟Noman商量了,把他们亲手制作的年画送给老爷爷,只要他开心就好,“唐诗我们要留着做个纪念。”

  今年83岁的唐爷爷,女儿在英国,这个春节老人独自过。两个“洋”志愿者的到来,唐爷爷非常开心,还给他们热情介绍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临行,Nargiz和Noman还不忘说着“跟您拜年了,新年好!”

  南京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Nargiz、Noman亲眼目睹。“南京的飞速发展令我震撼,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中国人的热情善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都非常好。我喜欢南京这个城市,喜欢在这里过年。”Noman说,中国年对他来说也有不一样的意义,自己已经融入春节文化,“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吃饺子、年糕,贴春联,这些春节文化都让我印象深刻,今年春节还很期待秦淮灯会。”

  Noman告诉记者,除夕夜,他打算和不回家的留学生老乡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起分享快乐,他觉得很有意义。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