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安徽大学智慧资助更精准有效

2020年11月12日9:22 来源:安青网 作者:饶艳琴 选稿:丁纯醇

  “我想把这个机会让更有需要的人”“家里经济条件已经好转,谢谢老师关心”“老师,我大三可以兼职赚钱了,就不占用别的家庭经济更困难的同学的名额了”……这是安徽大学根据“智慧资助”平台统计结果,向校内就学经济压力值高、未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学生们群发短信询问不申请的理由后,学生们给出的一条条回复。

  不让孩子因贫弃学,确保每个寒门学子都能上学、上得起学是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作为我省高校智慧资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安徽大学在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与方法上不断探索,现已构建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生活、安全、就业、心理等全方位预警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安徽大学特色的智慧资助之路。

  精准识别:科学测度就学经济压力

  做好资助工作,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关键。“精准识别向来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难点,传统的工作方式依赖于学生主动申请,一些有实际困难但自尊心较强不愿提交申请的学生常常容易被忽视。”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睿说。

  为做好精准识别这项基础性工作,该校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量化的就学经济压力测评体系,通过线上量化测度、线下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识别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一个都不能少”。

  截至目前,该校已连续三年在新生中线上发放《就学经济压力测评表》,利用数学模型量化致困因子指标,准确区分学生困难水平、困难程度。分数越高,就学经济压力越大、经济越困难。同时,重点排查高分未申请、低分申请的两类学生群体,避免学生由于自尊心或其他原因错过申请,以及虚假贫困反而申请的情况,让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公平性再进一步。

  精准帮扶:依托数据平台及时预警

  “这个平台十分智能,可以将学生的异常动态,比如长期缺课、连续未归、专业挂科等信息直接推送,为我们辅导员平时的工作省了不少心”。管理学院教师毛昕雅表示,利用大数据平台,学校可以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由面到点,精准到人。人性化、智能化、精准化地资助、帮扶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随着智慧资助工作的稳步推进,该校还综合考虑了各院(系)在校学生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及困难结构等因素,打破了原先“按比例”“一刀切”的分配模式,努力打造“全校一把尺子”。如今,该校已达到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分配资助指标的要求,真正把国家资助资金用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雪中送炭”的实效作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秋季学期,该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学生5490人,占全校人数的24%。其中特别困难1919人、困难1918人、一般困难1653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年资助金额为4391元。

  精准关怀:聚焦困难学生发展需求

  物质上的资助只是最基本的资助,如何在物质资助之外满足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打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思路的新方向。自2017年起,该校坚持实施“国元证券圆梦计划”发展性资助项目,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与技术指导,从而实现精准帮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圆梦计划’的支持下,学生们都朝着自己的创业梦、公益梦、发明梦、科研梦等迈进了一步,这一步或大或小、或顺利或曲折,但都是他们成长、成才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该校学生处副处长邢冰介绍,有的学生说,正是“圆梦计划”的资助,让他们在决定升学时少了一些顾虑,让他们的创业想法变成了现实。

  三年来,“国元证券圆梦计划”资助资金达64.63万元。其中在个人方面,精准资助6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52人完成第二学位攻读,14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人考取公务员,9人通过托福、雅思考试;在团队方面,精准资助23个团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5个团队组织素质拓展活动,26个团队(或个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成立多家创业公司……目前,该校“智慧资助”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点评

  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安徽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处长  秦楠

  安徽大学结合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因时而动,积极作为。经过近三年的积极探索,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致困因子、制定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研讨制约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的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与精准度,确保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开性。

  目前,学校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需求,挖掘育人要素,注重精准施策,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加强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正尝试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预警、核查、帮扶等认定工作体系,以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不断将资助育人工作向纵深拓展,全力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