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制 重理念 树品牌 出成效
上海:教育打响品牌 助力脱贫攻坚

2021年3月7日11:12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马芸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近日召开,上海教育系统诸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榜上有名,喜获殊荣。这也是上海教育对口帮扶真情实效树品牌、扶贫攻坚立新功的生动缩影,彰显教育对口帮扶的质量水平和显著成效。

  扶贫必扶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教育扶贫攻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狠抓工作机制、核心管理、质量把控、平台搭建、资源共享、社会协同等重点,突出上海智力资源优势,持续输出共享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精细管理、精准扶贫,创造了上海高质量教育品牌,具有样本效应。

  注重理念输出 加大精准扶贫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对口支援“七省20地州101贫困县”实际需求,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帮扶原则,上海教育扶贫攻坚累计实施项目近600个,对口援建学校394个,将先进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等整体输出和有机融入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精细、精品,扶贫帮扶成效显著

  精准对接,针对滇西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兜底式”招生。2017年根据教育部部署,上海市以促进就业脱贫为导向,立足对口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推动滇西建档立卡的“两后生”(未升学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来沪接受优质中职教育。精心遴选2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6个专业,面向云南的丽江、保山、楚雄、西双版纳等滇西4地州的“两后生”,开展对口单独培养和分段培养兜底式招生,每年安排招生计划2000人。这4年来共招收滇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000余名来沪学习。

  精细管理,为对口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建立与对口帮扶地区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通过集中办班、跟岗培训、赴当地讲学、远程线上培训等方式,打造一套结合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研教学的教师培养新模式。十八大以来,持续实施“影子校长”“金种子校长”“名师遵义行”等品牌培训项目,培训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和校长40余万名。同时依托“组团式援藏”“万名支教援藏援疆计划”支教教师,立足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科教研为抓手,广泛开展听评课、教学展示、师徒带教等活动,打造“玉兰工程”“红柳花开”“青蓝工程”等项目,切实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精品辐射,通过学校结对辐射上海教育综改成果。在教育部统筹领导下,上海市2016年底与教育对口的11地州签署“1+11”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计划,整合全市16个区优秀教育改革成果,面向11地州进行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海获奖成果、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改经验和优质均衡发展新举措新经验等改革成果的推广与辐射。该计划实施以来,上海市与对口地州教育部门共同确定了具有成熟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互助成长项目66个,辐射学校超过230所。

  组团援建,教育扶贫从“量”到“质”的飞跃

  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援疆工作。2016年,上海派出了首批由4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组成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全面托管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整体性、成体系输出上海规范化的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师训体系、学习管理等教育教学模式,聚焦带教指导,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经过4年努力,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已成为西藏的一流学校,上海派出援藏校长傅欣因成绩突出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2018起,上海将组团式教育援藏模式向新疆喀什推广,成立上海援疆教育集团,采取“1+4+N”组团模式,即“一个核心校、四个县域集团、辐射全地区”。以喀什六中为核心,上海援疆对口四县分别成立县域“教育集团”,通过“两轮”建设(三年一轮),基本形成核心学校优势明显、成员学校办学质量大幅提升的良好格局。同时,利用集团学校的影响力,将办学经验成果推广、辐射至上海援疆对口喀什地区莎车、叶城、泽普、巴楚四县及整个地区,全面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上海援疆支教教师集中选派到4县2-3所中小学组团支教,发挥上海教育管理优势,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目前,上海教育“大组团”式援疆模式在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集团核心校喀什六中2020年本科上线率比2019年显著提高。

  落实“万名教师支教”援疆援藏工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上海首批选派185名“万名支教”教师赴新疆喀什四县和西藏日喀则第二职业学校支教。2020年上海继续选派230名教师赴当地支教。经报上级组织部门同意,第二批“万名支教”援疆教师首次选派65名女教师赴喀什四县支教,全面推进喀什各级各类学科教学发展。

  援建西宁果洛中学。西宁果洛中学是本市援助果洛的重点教育扶贫项目,上海先后投入对口支援资金约1亿元。2017年7月,项目开工建设,学校占地面积51亩,总建筑规模2.9万平方米,设21个班级,其中初中9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840人。学校设置民族班和普通班两种教学模式,招收的学生全部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2018年7月,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大同教育集团与西宁果洛中学签约,利用大同教育集团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果洛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建设、文化打造、师资队伍培养、管理制度制订、教育教学开展等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帮扶指导,全面帮扶果洛中学建设成为当地基础教育高地。2019年8月31日,青海西宁果洛中学正式开学,首批共招收果洛学生396人,2020年招收果洛学生280名。

  突破创新,拓展帮扶领域形成上海教育帮扶特色

  成立四大职业教育联盟。上海在全国建立首个对口帮扶地区职业教育联盟:上海—喀什职教联盟(沪喀职教联盟),后又相继成立上海—果洛职教联盟(沪果职教联盟)、上海—遵义职教联盟(沪遵职教联盟)以及上海—云南职教联盟(沪滇职教联盟)。四大职教联盟作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的新载体,积极发挥上海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帮扶机制,形成特色模式,落实精准帮扶。

  开展“互联网+教育援助”。上海建设全市统一的“优课”共享资源库展示和播出平台,构建以直播、点播、重播和互动技术为手段的“互联网+”师生学习空间以及学科展示和教研活动平台。平台汇聚了上海市基础型课程“优课”和德育精品课四千多堂,相关配套资源1万多条,全面向教育扶贫对口援建地区推送,访问用户量超过136万。

  上海教育对口援建各职教联盟建立“互联网+教育援助”模式。沪喀职教联盟帮助叶城职高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把互联网+技术输送到叶城县职业高中;沪遵职教联盟搭建“沪遵职教云课堂”,遵义市近4000名教师和约28000名学生在线受益;沪滇职教联盟通过中职易班、超星等平台,在疫情期间确保云南学生“停课不停学”。

  开展教育消费扶贫。上海教育扶贫工作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教育消费扶贫模式,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直接联结贫困县、贫困村的产品服务,进一步帮助对口地区脱贫攻坚。2018年以来,上海高校已引进30批遵义蔬菜,共计900吨,价值约530万元;助力新疆喀什脱贫攻坚,已累计引进29批援疆商品在80余家教育超市门店陈列和推广销售,援疆商品总销售额达900余万元;拓展青海对口扶贫工作,2020年协议通过青海果洛州沪卿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采购了一批青海特色农副产品,包括土豆30吨、牦牛肉5吨、水饺以及粉条等产品10吨,总价值约120万元。

  开展毕业生就业扶贫。对在沪学习的非上海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给予重点关心,加强“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他们全面就业。云南省2017届首批兜底招生毕业生现已毕业,整体就业率(包括升入高职)达到94%,使就业扶贫成为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达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实际效能。

  开展推普脱贫工作。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喀什地区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在线培训,为提升民族教师语言能力研发出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并在国家语委举办的未摘帽贫困县教师、“三区三州”幼儿园种子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中得到推广应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市语测中心等单位积极承担推普脱贫攻坚任务,共培训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1236人次。向新疆喀什地区捐赠图书15.6万册,向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援赠《幼儿普通话365句》《普通话1000句》等推普图书5万余册。依托奉贤区语委举办遵义青少年语言文化夏令营。支援西藏藏语言文字网运维服务,加强改版建设,每年举办藏语文信息化培训班。2018年至2020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指导的“小胡杨”公益教育项目,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配合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及喀什市、麦盖提县等五县一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通过网络教育提升师生语言能力。。

  开展学生资助帮扶。在帮助贫困人群脱贫、高质量脱贫、稳定脱贫,防止因学返贫和因学致贫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夯实资助工作基础,督促各个高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推动本校学生资助数据库与学籍、就业指导等数据库有效对接,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开展社会力量帮扶。在上海新沪商联合会的支持下,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分别设立“新疆大学生成长基金”和“新疆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在沪新疆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2017年8月新疆(喀什)大学生成长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每年有约500名学生获得3000元助学金。另外通过“新疆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计划150余万元。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对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优秀双语教师、双语班主任、双语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每年资助50万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资助100万为贵州遵义援建“梦想中心”教室。

  坚持立德树人 打造上海品牌

  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无数上海教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用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和丰硕成果打响了上海教育品牌。

  满怀“申情”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任务要求。上海带着真情实意开展教育脱贫工作,涌现出一批典型事例。全国脱贫攻坚奖、2019最美支边人傅欣是日喀则学生的“上海阿爸”,作为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队长,克服老人身患重大疾病等困难,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带领团队提炼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经验,辐射藏区教育教学新发展。2020年4月,年过花甲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原嘉定二中校长周凤林担任援疆教师总领队,赴喀什支教。启动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依托上海教育教研领域资源,线上远程培训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多所集团校的教师,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面对每年近2000名云南兜底式招生来沪学习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沪滇职教联盟的上海老师们全身心帮助他们学习专技能力,同时全时段关心关爱他们在上海学习期间的日常生活,并且利用假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慰问,帮助他们了解先进技术发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切实帮助他们谋划一个崭新的未来。

  依托“申才”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不断深入。上海进一步拓宽教育对口合作领域,指导上海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两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跟岗学习和挂职锻炼,鼓励两地高校开展大学生交流互换和学分互认,共同争取教育部博士生招生计划增量支持,依托上海高水平大学为对口援建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交换培养、上海高校面向云南定向招录硕博研究生、兼职博导互聘、联合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

  运用“申智”助力脱贫攻坚地区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各高校发挥优势专业,辐射对口地区经济发展。复旦大学深入推进永平生物酵素产品研发工作,成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吕红专家工作站,启动云南永平生物酵素新产品产业化、产业链技术研发。同济大学依托职业教育领域和对德教育交流方面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云南中德学院,探索建立云南省中高本贯通的职业教育和面向建档立卡户、失业者、退役军人等群体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华东师大在新疆喀什泽普县试点实施民族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相关项目,以声调训练作为突破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和学科、教材、教学有机融合,辅以在线互动教学、数据监测与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为受训民族教师提供了信息化、模块化、个性化、全天候的培训指导。上海海洋大学“一条鱼带动了三乡镇156户442人脱贫”项目和上海理工大学“燕麦产业科技创新助力内蒙武川精准脱贫”项目分别获得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脚踏实地 久久为功

  持续助力教育合作新征程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对标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四个不摘”“四个不减”总体要求,根据对口地区实际需求,从四个方面着力,持续做好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将上海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再精准、再完善、再提升。

  一是顶层沟通交流再深化,力争打造教育合作模式新品牌。加强与对口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托对口区教育局,发挥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帮扶与合作,持续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加强共同开展课题攻关,探索由项目承接转向模式复制,由单向帮扶转向双向互动的教育合作交流模式升级版。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再提升,帮助对口地区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依托上海市师培中心等单位,吸取“金种子校长”和“影子校长”人力资源培训成功案例经验,加大对对口地区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职业教育帮扶再精准,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各项工作。依托职教联盟,继续做好职业教育兜底式招生和中职联合办学项目,完善对口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帮助当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能力水平。四是综合改革辐射再推进,提升教育服务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级。探索教育信息化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依托上海优质课程资源,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探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