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帆让迷途少年安全"返航"
陕西:"未检+司法社工"模式深入推进

2024年4月1日9:29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秦峰 徐悦 选稿:丁纯醇

  近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举办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发布暨第四批司法社工聘任活动。

图像

  共青团陕西省委权益部副部长王嫚首先宣读“陕西省优秀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名单,对前三批司法社工中工作表现优秀的同志予以表彰。团省委权益部部长潘磊宣读聘任文件。经过前期的严格考核评估,续聘前三批司法社工中表现优秀的30名同志,新聘30名同志为第四批司法社工。续聘司法社工代表窦新惠及新聘司法社工代表周围分别发言,表示今后将继续坚守“助人自助”的初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心、用情做好司法社工工作,用力、用功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通报了该学会近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情况。

  会上发布首批“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6个典型案例。该批典型案例重点围绕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多元化综合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等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持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大力构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会议就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三点意见:首先要加强协作配合,持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要加强沟通协作,发挥检察机关自身优势,会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积极推动司法社会工作组织建设,培育、壮大社工力量,更好满足未成年人检察办案需求。其次要把握特点规律,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要提炼总结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共性规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加快成果转化,促进社会资源统筹与社会责任落实有机衔接,提高综合司法保护实效。最后要深耕主责主业,持续打造陕西未成年人检察品牌。要立足检察职能,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以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依托,推动形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陕西未检品牌矩阵。

  首批“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案例一:小尹寻衅滋事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观护帮教案。检察机关在案件受理审查起诉阶段、附条件不起诉期间、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后全流程引入司法社工服务力量干预矫治涉罪未成年人,依托与团区委共建的“青春驿站”观护基地全面提供行为矫治和技能培训服务,协调各方力量帮助未成年人顺利考入职业技术学校,推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从单一行为矫治向综合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变。

  案例二:困境儿童小白姐弟综合保护救助案。检察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临时照护,依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未成年人行为矫治,通过家庭救济和危房改造、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助力修复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多种措施,推动未成年人监护责任有效落实,并建立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平台,完善线索主动发现、协同处置、社会支持的全链条困境儿童保护模式,是集约社会资源,强化政府、社会支持协调,助推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案例三:小何、小李等盗窃附条件不起诉案。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联合区妇联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依托与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委托的同一心理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社会调查和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社会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未成年人所在社区等协调联动,综合运用多元化、个别化处遇帮教措施,帮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修正不良行为、调适亲子关系、恢复家庭功能,助力未成年人回归正常生活、顺利考入大学,实现了社会支持体系的综合协同发力。

  案例四:小王盗窃附条件不起诉案。检察机关依托与团区委会签的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多方链接社会资源,创新“三对一”帮教模式,以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精准化帮教赋能家庭支持,助力未成年人实现自我转变、顺利考入大学。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机制”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构建专业社工队伍,探索实践了检团协作、精准帮教的新模式。

  案例五:小张三姐弟监护缺失综合救助案。检察机关依法移送案件线索,依申请派员支持民政部门作为未成年人临时监护人代理其向法院申请宣告监护人失踪之诉,联合妇联、团委、学校等力量开展多元化救助,推动将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纳入孤儿安置范围,分别以机构养育、依法收养的方式重新构建监护关系,有效发挥了社会、学校、政府和司法合力,实现了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从法条制度到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

  案例六:吴某被监护侵害综合保护救助案。检察机关向妇联移送关于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对被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线索后,依申请派员支持妇联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撤销犯罪嫌疑人监护权之诉,集合妇联、民政、教育、学校、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多方力量,为被害人及其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申请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和特困儿童助学金、办理慢性病医保和转学安置,持续关注被害人校园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注重以司法保护推动诉源治理,推动构建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协同处置的长效合作机制,健全完善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社会支持体系。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