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要多走心少走形

2019年12月23日16:38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选稿:丁纯醇

  岁末临近,广大党员干部陆续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为不少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值得大力提倡。但也应注意,一些地方的送温暖活动注重形式,不讲实效。到贫困户家,先送上慰问品,再简单聊两句,拍上几张照片,匆匆离开。这样的送温暖,容易给群众造成形式主义的感觉。(12月16日,人民日报)

  寒冬腊月,为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本是好事,但个别党员干部只重“走形”却不重“走心”,让“送温暖”异变成了拍照留痕、来去匆匆的“走秀”,群众很难从中感受到真情实意,自然会产生干部在搞形式主义的错觉。

  走基层、送温暖,讲究的不仅是干部要亲自走到、送到,更要通过“走”和“送”,拉近与困难群众之间的距离,了解困难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心声,帮助困难群众找到脱贫解困的办法,而不是单纯送些钱米油面,仅从物质层面进行关怀。

  物质上的富足只能管一时,精神上的富足才能管长远。尤其是对困难群众而言,逢年过节的慰问只能解燃眉之急,虽然也能暖心,但相较于长远的富足生活,显然能够摆脱贫困才是他们更为关心的事情。如果干部“送温暖”时能与困难群众多些心与心的交流,与他们一同找政策、想办法,或许会让困难群众更为满意。

  “送温暖”就该送到点子上。困难群众想什么、急什么、愁什么,都是基层干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带着扶贫助困的真情实意去,和困难群众把问题谈透、思路理顺、办法想明,才能让困难群众倍感暖心,真正达到“送温暖”的预期目的。反观那些为了完成任务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的形式主义“送温暖”,说到底,与临时救济并无太大差异,还不如不去。

  “送温暖”要多走心、少走形。做到这点,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困难群众的角度去多想事情、想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当地脱贫攻坚大环境下,为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担当作为。只有始终抓住一个“实”字,以务实的作风、求实的态度,积极转变原有的慰问观念,变“我们有什么送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送什么”,才能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