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要在战“疫”中成长

2020年6月18日9:47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洪洋 选稿:丁纯醇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疫情原因,这次他的提案是,加快推进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当中应急响应机制的改革。白岩松说,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兼职副会长,没有工资没有办公桌,未来将履行监督职责,加快推进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大考,不但医务工作者冲在“考场”一线,各类公益慈善组织也纷纷“赶考”。数月下来,有的取得优异成绩,如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有的则表现平平,以至于有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抗疫期间被问责,对其自身形象影响颇大。

  主要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失分项”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人手缺乏,尤其当重大疫情袭来、社会捐赠量骤增的情况下,人手不足容易造成瓶颈式拥堵;钱物的接收与分配存在“两张皮”现象,降低了分配效率,各方多有微词;捐赠流程过于烦琐、失于苛刻,尤其是在接受海外捐赠时,某些环节存在“肠梗阻”;工作不够细致,物资使用清单出现时间不对、产品类型不符、数量不合等问题,饱受公众质疑;信息公开不及时,无法满足捐赠人和公众的知情权;存在个别“跑冒滴漏”事件,被新媒体传播、放大之后,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匆忙应考,且是前所未有的大考,手忙脚乱是可以理解的。不说别的,单说人手问题,武汉市某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只有10个人,即使加上一些志愿者,面对每天流入的大量钱物,处理起来也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客观原因再多,也不能作为公益慈善组织本身没有问题的理由。工作效率较低、信息不够透明、管理费用较高等影响公信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某些非民间公益慈善组织。

  疫情大考,为许多行业按下了改革的“快进键”,公益慈善组织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深化改革、化危为机,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一切工作要围绕提升服务力、增强公信力展开——内部治理和机构设置上要“调结构”,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导向,理顺应急体制、调整人员结构,确保临战之时制度灵活、人手充裕;办事流程和信息公开上要“调亮度”,完善信息公开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些民间公益慈善机构之所以得到公众信任,办得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与其较高透明度有关。

  白岩松以媒体人身份进入公益慈善组织,是公益慈善组织致力于改革的一次尝试,值得期待。唯愿1+1>2,让公众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一个形象焕然一新、更符合公益属性的慈善组织。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