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网络慈善“成长的烦恼”

2020年11月4日10: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胡俊 选稿:丁纯醇

  日前,我国网络慈善领域首部研究报告《中国网络慈善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网络慈善存在诸多灰色地带,相关法律体系亟待健全。

  当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常常会迸发出无尽的生命力。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平台技术的优势和指尖捐赠的便捷,网络慈善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呈现蓬勃走势。报告显示,网络募捐数额占全国社会捐赠总量的比例从2013年的0.4%上升至2019年的4.1%;2019年网络募集善款超过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

  不过,繁荣之下,一些个案所引发的争议不仅伤害了公众的善心,也为网络慈善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例如去年,相声演员吴某因突发脑溢血住院,其家人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100万元筹款,热心网友在帮忙转发、捐款的同时,却发现吴某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大病也有医保。对于此类个案发生的原因,报告亦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信息不对称。而要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关键在于为网络慈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要不断完善网络慈善的法治环境。正如专家所建议的,宜在慈善法中增加对网络慈善的法律规制,厘清网络慈善活动的边界。一个完整的网络募捐过程,无论是求助者或帮助者,还是平台,各方都有责任边界。作为求助者,必须对发布的信息负责。若涉嫌诈骗,一经查实应纳入征信失信人员名单,而涉及刑事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作为帮助者,需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作为平台,对审核求助资料的真实性及跟踪监督善款去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还要最大化地公开信息。

  其次,要不断优化行业生态。这需要与监管结合起来,通过动态调整官方认证平台、加大对违规平台的惩戒力度等措施,强化对有关平台的正向引导,让真实、公信、透明成为网络慈善的底色。

  最后,还要帮助公众走向“公益成熟”。主管部门和有关平台要加强宣传普及公益知识及网络慈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慈善的认知,增强其鉴别网络公益信息的能力,提升公众的公益意识和公益理性。

  网络慈善是新生事物,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其成长的生态环境来及时化解其“成长的烦恼”,才能推动其在健康发展中有序运行,让公众网上献爱心能够更放心。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