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

2021年12月2日9:0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冬华 选稿:丁纯醇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我国志愿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内核,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志愿服务行动与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向文明创建、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青年是社会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是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自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广大青年在围绕中心、服务人民的志愿服务中坚定了远大理想信念、提升了无私奉献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志愿者事业,先后多次给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凝聚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投身改革开放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社会服务最前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千上万的青年防疫志愿者挺身而出,为战“疫”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总书记曾清晰地概括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特点,他称赞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着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定位,按照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开展便民利民实践活动,进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加强了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启动以来已累计选拔派遣近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的2100多个县(市、 区、 旗) 基层开展志愿服务。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始终坚持法治制度。我们党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全国性专门法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五中全会《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强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畅通和规范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全面推行青年志愿者实名注册制度,到2025年实现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突破1亿人。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始终坚持专业特色发展。迈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对志愿服务的质量与要求也随之提升,志愿服务“含金量”越来越高。首先,志愿服务从单一的、定点的、突击性、仪式性的活动向常态化、社区化、专业化转变。其次,注重内容升华与形式创新,一手促进包括“暖冬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等传统志愿服务“老”品牌优化,一手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新”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如培育“共创美好社区”项目等。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全国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共享互通、资源有效链接。再者,注重岗前培训与专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作为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建立的培训研究机构,广州志愿者学院开创全国第一个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主导编写国内第一套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教材,针对志愿组织负责人、骨干志愿者、新晋志愿者以及志愿讲师,以通识普及课、基础技能课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加强志愿服务政策与创新理论的学习深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将服从和服务于“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