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4月24日11:07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 作者:祝学军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以下简称:闵行慈善)已成立28年,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慈善、民生为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献爱心、伸援手,帮贫困,累计募捐8.96亿元,救助支出6.67亿元(仅资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众71.04万人。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闵行慈善全力以赴,全年款物募捐达到1.43亿元,救助支出1.37亿元,受益群众达1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慈善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面临着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如何高质量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新年伊始,我们将继续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服务。

  一、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协商作用

  社会组织协商具有社会性强、专业性强等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1、有效推进社会慈善资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慈善资源是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推进的活力源泉。闵行慈善和各街镇(工业区)工作站作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祈盼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联接着突发事件应对与日常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因此更要积极参与到区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来,在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帮扶困难群体、解决群众关切等工作,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转化。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助推慈善法规完善。第三次分配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需要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与道德建设共同发力。我们区代表处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不能只注重经济帮困,还要针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勤思考、多调研、善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意见建议,推动政府从法规政策上,补齐短板、疏通瓶颈。比如孤独症大龄患者照护政策缺失,我们就可以有所作为。“中国好人”毕原鸿老人捐赠的房产,目前的法规,房产捐赠前一半有税收减免,后一半房产变现就没有,就要缴大约房价70%多的税,无法实现老人变现助学的遗愿。类似的政策瓶颈,都不利于第三次分配的实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参政议政,帮助各级政府逐步完善法规制度,清理这些政策障碍。

  3、发挥慈善组织优势,为困难群众造福。多年来,我们区代表处和各街镇(工业区)工作站,坚持“精准慈善、民生为先”,始终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较深入地了解基层百姓的实际需求、了解困难群体的疾苦、了解社区群众的意见。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实际救助工作中重细节、善发现,把政协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充分结合,把“党和政府最关心、困难群众最需要”的社情民意,老百姓有代表性的诉求汇集起来,通过协商渠道提出意见建议,从更高的层面,为困难群众造福。

  二、认真做好后疫情时期的帮困救助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全体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做好捐募款物接收和分配工作,接收抗疫款物捐赠总价值7000多万元,名列全市各区代表处首位,相关工作得到了市会理事长钟燕群和区委书记陈宇剑、区长陈华文的高度肯定。现在,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防控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日常帮困救助不放松。后疫情时期,我们要继续重点关注处在政策边缘,得不到救助的困难群众以及救助后仍困难的群体和支出性贫困的困难群众,还有遭遇突发性灾难陷入困境的人。在这四类人中,慈善帮扶要有倾斜,要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其中以下七类特殊群体要予以特别关爱。首先是孤独症患者,要继续推进孤独症人群社会援助关爱体系建设。其次是失独家庭,要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给以关怀。三是独居老人;四是残疾人家庭;五是“三老”;即老军人、老功臣、老劳模;六是陷入困境的好心人;七是对经济社会有突出贡献者。

  2、帮扶“因疫致困”的弱势群体。这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私营企业被迫关停,国营企业的营收规模也有减少,为渡过难关,很多企业并岗增能、减员提效,造成失业下岗人员增多,这部分人和家庭生活可能陷入困顿。很多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抗疫封控,原料和产品无法出入,营销不畅,造成亏损,也有破产倒闭,工人失业的。有些个体工商户,因供应链、销售链停顿、物流中断,导致无法营业,缺乏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古美七村的台胞黄振辉,抗疫时积极做志愿者,发放政府救助物资时,不慎从车上摔下来,股骨头和手腕骨折,治疗费用达14万元。他没有医保,孩子上学,在士林夜市开的大排档,也因疫情关停,生活陷入困顿。区代表处知情后,和古美工作站协同,及时启动紧急救助程序,缓解了其燃眉之急。因疫致困的人还有不少,我们慈善救助要时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及时献爱心、伸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三、更好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我国现行《慈善法》自2016年施行以来,在保护慈善参与者权益、规范慈善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慈善被赋予新的功能定位。

  1、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分配正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慈善公益事业必然会活跃起来。完善“第三次分配”,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收入分配体系,是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分配主要由市场主导,依靠企业,强调效率;第二次分配主要由政府推进,依托财政税收,注重公平;第三次分配,我们公益慈善组织就要担任主角,要发挥我们的职能和作用,汇聚各方爱心,广泛开展慈善募捐、救助和宣传,使全社会都以参与慈善为时尚、以爱心捐赠为光荣,在第一次、第二次分配之外,多管齐下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分配正义有效实现,收入分配模式也更加健全完善,逐步推进共同富裕。

  2、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的作用。第三次分配主要靠社会道德和人文情怀,是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自觉自愿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实现资源和财富的流动。政府在社会经济政策、法制建设、文化教育、信用激励、公共舆论各方面综合发力,形成强大运行机制后,所有的社会爱心,大量的捐赠款物,必须通过专业规范高效的慈善组织,才能实现捐赠和受助的有效对接,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第三次分配。新时代,我们慈善组织必须承担起第三次分配主渠道的重任,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年虽然遭遇严重疫情,我们的收入仍突破一个亿,救助也突破一个亿,受益的各类困难群众有18万人次(含抗疫物资救助),区代表处和各街镇(工业区)工作站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增能提效、强化服务,为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新贡献。

  四、为政府救助提供有益补充

  从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慈善事业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到去年党的二十大,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慈善事业作为国家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任重而道远。

  1、完善社保体系,积极保障民生。近几年,区政协、区慈善开展“爱心365”慈善捐款,每人每天捐1元,不仅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广大政协委员也踊跃捐款,既有宣传教育意义,也有实际效果。区级职能部门和街镇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去年莘庄、马桥、梅陇、七宝、颛桥、吴泾、募捐均超过500万,虹桥、浦江和华漕也都超过350万,慈善工作搞得很有特色。但也有部分街镇募捐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募捐很少。这就需要大家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考虑怎样才能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好民生保障的作用。比如:去年我们策划开展了两次慈善书画拍卖活动,募捐就近90万元,效果就很好;或学习借鉴常州、宁波等地的经验,常州2019年募捐额达28亿、救助发放13.35亿,还建了慈善主题公园;宁波2021年募了4个亿,救助发放3.5个亿。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发挥好民生保障作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民生为先。《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扶贫济困。多年来我们坚持多做雪中送炭,适当锦上添花,迄今开展的90多个慈善项目,均是坚持保基本、兜底线、重民生的工作,深受困难群众欢迎。区代表处的“慧音蓝屋”孤独症康复实训基地、“粉红丝带”乳腺癌救助项目、“爱心365星宝基金”项目;莘庄工业区的“星星宝贝”孤独症儿童帮扶、浦锦“特困家庭春节慰问”项目、新虹独居高位截瘫帮扶、浦江镇的“一路阳光”综合帮扶等项目,均贴合群众需求,有亮点、有特色,形成了品牌,做出了成效。今年区代表处和各街镇(工业区)工作站要继续抓住“扶贫济困”主线,锚定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行立项帮扶。

  3、认真开展项目化运作,做好拾遗补缺。慈善救助要按市会要求,坚持项目化运作,在严格预决算管理的基础上,评估、立项、审计、结案,均要按规范程序操作。日常救助和项目立项要考虑对政府救助的拾遗补缺。2021年启动的“既有多层住宅加梯帮扶”项目,通过房管局和街镇定向募捐、区级配套方式,筹集资金710万多元,颛桥、莘庄、华漕等镇均已在推进落实之中,相关资金也已发放,为我区加梯工作添彩增色。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定向募捐等方式,募集价值7000多万元的抗疫款物,有效助推了政府救助项目和实事工程,也是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慈善救助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迎难而上,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助力闵行经济发展提速、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服务提质,奋力谱写闵行慈善事业新篇章。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