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知识典故]唐代佛教慈善事业

2019年6月24日14:27 来源:上海慈善网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大力开展社会事业,对佛教繁荣有积极的影响。在国家国力强盛的情况下,唐时期佛教蓬勃发展,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不断深入。佛教慈善事业的开展,对佛教自身而言,有利于民众对其的信仰和支持;对百姓而言,佛教积极开展慈善活动,济世救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佛教慈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欢迎;对于统治者而言,在国家控制范围内,开展佛教慈善活动,对于稳定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伦理观有积极的作用。

  一、悲田养病坊

  自佛教传入,历代诸设立医疗机构,治病救人,贫弱的病者、生活困苦的老人、可怜的流浪者、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等等,都是佛家慈悲的救济对象。设立医疗机构救助社会大众,是佛教实施慈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佛家信徒就开始设立医疗救护机构,齐文惠太子和他的弟弟竟陵王子良,都崇尚佛教,时“设六疾馆,以养穷民”,六疾馆被认为是民间最早的医疗救济机构。

  唐代设立的悲田养病坊,是唐时期佛教进行医疗救助的主要场所。

  悲田养病坊是兼管悲田、治病、施药三院的社会医疗事业机构。于武则天长安年间首创,最初在长安和洛阳设立,在政府财政支持下,悲田养病坊不断在各州县成立,其规模不断扩大。

  悲田养病坊在发展过程中,慈善功能不断完善,但在武昌灭佛时,曾一度受到打击,掌管悲田养病坊的僧尼大都还了俗,悲田养病坊只得关闭,停止运行,致使很多贫苦的病人无处医治。鉴于多种因素,后来悲田养病坊又重新运作起来,继续发挥其社会救济的社会作用。悲田养病坊作为全国性的佛教慈善组织,在唐代历尽周折,尽管如此,其作为佛教进行医疗救济的主要内容,在救助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世慈善机构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医僧

  除在寺院设立悲田养病坊外,很多僧人精通医术,在各地行医救人,向人民普及医学知识,各地寺院成为僧人行医救人的主要据点。历代都有很多行医救人的僧人,即医僧,他们医术精湛,为人民解除病痛。

  隋末唐初的慧安和尚,“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叆青目,降神乃隋开皇初年也,安受性宽裕不染俗尘,修学法门无不该贯。”拜入沙门后,救济病患,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

  又有释智严,贞观年间居住在石头城疬人坊,疬人坊是佛寺收容麻风病人的机构,其尽其所能,任劳任怨,救治麻风病人。

  益州福感寺的释道积,蜀人,诵涅槃经一部,生常恒业,凡欲宣述必先洗涤身秽被服净衣,然后升座,立性沉审慈仁总务,诸有癞疾脓血秽气者,积皆召集为补浣衣服,治疗同食而不恶之。

  三、多样化的佛教慈善实践

  随着佛教的经济基础不断强大,使得佛教徒有更多能力去实践其追随的信仰。在慈善方面,其实践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佛教福田思想,是佛教大力兴修公共工程的主要思想依据,佛教兴修公共工程作为佛教慈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佛教慈善注入很多丰富的内涵。历代寺僧都很重视社会公共服务,到唐朝时期,寺僧所开展的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广泛。佛教进行公共工程修建,有的是由国家主持管理,寺僧协作;有的是由僧人独自具体负责,即从出资到人力物力投入全部由寺僧独自完成;有的则是民间捐助,僧侣协作,民间捐助包含物资及人力等形式。虽组织修建形式不一,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造福百姓。唐代时期,佛教修建的公共工程众多,例如修建亭台楼阁、公共浴池,挖井引水,建放生池,以及修建公共厕所,除此之外,佛寺建立的藏经阁,相当于公共图书馆,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据载,唐武宗时有一名悲智僧名道遇者,当世在东都洛阳附近,有著名的黄河天险龙门潭,其中包括了八节滩与九节石,船舶途径此处,十九定遭覆舟翻船之危,船家甚以为苦,尤其是寒冬之际,罹难者裸身在水中挣扎,饥寒交迫的呼喊声,彻夜不绝。道遇有兼及此,乃与白居易等发愿势必打通此处险路,于是劝导两岸的民众。贫者出力,富者出钱,而普发布施,将此自古以来的险津彻底打通。寺僧大量的助济民的举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欢迎。

  此外,唐代佛教僧尼还兴修建放生池,放生,就是将被捕获的鱼、鸟等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还其自由,使其不受人宰割、烹食。放生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和佛门慈悲为怀的救度精神。同时,放生对物种的保护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积极组织或参与社会服务,也是佛教慈善的主要内容,自佛传入中国,历代寺僧都积极组织各种社会服务,以救济民众。早在北魏时期,佛教就有了救济民众的金融事业,谓之僧衹粟。僧衹粟是在饥荒之年无条件赈放给饥民,以救济紧急,缓解灾民生活生产压力为目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借贷制度。最初借贷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即以春天放贷,规定在秋天偿还,刚开始僧祗粟是无条件放贷,后来由于借贷的人越来越多,慢慢附加了利息,尽管如此,这些还是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到南北朝时期,寺院内不但设有僧衹粟,还有其他的社会服务类的金融事业,即寺库。寺库中存储着大量的金银、衣物等,作为寺院的经济基础,同时,很多物资充盈的寺院也把所存储的物资貸放给有需要的百姓,因而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质。

  唐代时,无尽藏是寺院进行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无尽藏始建于梁武帝时期,无尽藏院是佛教特有的积储财物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用于累聚财物,所积财物一方面用于为佛寺各项支出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也用于救济贫苦民众。从救济贫苦的方面来讲,无尽藏可算为佛教的慈善机构,主要是其在救济贫苦,改善百姓生产生活方面起了很大积极作用。

  除设立“无尽藏”外,宿坊也是佛寺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寺院对来投宿的人,具有巨大的贡献,宿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由此可见,寺院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除设置类宿坊的社会服务外,寺僧还常常进行布施。布施有三种之分:一是法布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向人宣扬佛法。二是财布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等施予有需要的人,使其不受饥寒的痛苦。三是无畏布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给予其精神上的帮助,使他们免去内心的恐惧。凡布施,一出于悲心,即对鳏寡孤独的同情,一出于敬心,即对父母长辈的恭敬。在日常生活中,寺僧常常用衣物,财物等多种物资,来帮助弱势群体。(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马柔玉《唐代佛教慈善事业探究》(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7)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