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张謇:"近代南通之父"的慈善活动

2020年12月14日15:51 来源:上海慈善网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 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张謇的慈善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84—1911)、中期 (1911—1920)和晚期(1921年以后),张謇在三个时期创办了不同的慈善事业、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慈善事业的性质也大不相同,总的来说,张謇的慈善活动坚持的时间长、涉及的领域广、慈善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中国其他慈善企业有较大的提升。

  1、早期慈善活动

  张謇开始涉及慈善事业始于清光绪十年(1884),该年其家乡江 苏南通发生灾荒 ,张謇感慨万千灾民无家可归颠沛流离,便“与(刘)馥畴诸君议散赈平粜事”。清光绪十三年 (1887),黄河在河南郑州段决口,数千村落被淹没,郑州、开封一带受灾严重,死亡群众高达150 万人, 张謇奉河南开封府孙云锦之命,前往河南调查灾情、疏通河道,后回通路过淮安时,目睹淮河水患严重,“除放急赈外,另募灾民治淮,以工代赈”。 张謇在这一时间段还积极推动海门溥善堂的重建,最终由于张謇的推动,海门溥善堂在光绪十八年(1892)得到了重建。

  张謇在其慈善活动的前期特别注重对老、幼的帮助,诸如其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南通创办的新育婴堂,新育婴堂是南通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机构。通州城原本即有育婴堂,后张謇扩建,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张謇的新育婴堂配置齐全,甚至拥有诸如保姆、教员、内科医生及外科医生等人员,新育婴堂主要收养的婴儿以社会弃婴和父母贫穷无力承担抚养责任的婴儿。在针对孤老问题上,张謇也在其慈善活动的初期迈开了一步重要实践。

  张謇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利用团练公费在南通设立了儒寡会,资助穷苦的数十名孤寡老人,为张謇慈善活动中期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在早期,为充分发挥地方自治的效果,张謇也在对新式的慈善活动进行探索。譬如中国第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博物苑—南通博物苑的前身就是张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的通州博物馆。博物馆具有科普、教育的职能,承担了社会教育的使命,带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的诞生,也是张謇慈善活动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张謇的早期慈善活动,着重于对传统意义上的帮扶老幼、赈灾安民等传统慈善思想的实践,无论是对河南黄河灾民的以工代证、 还是建立溥善堂、儒寡会,其实质都是参考前人慈善思想再加上张謇本身吸收的一定地方自治新理念的一些传统慈善事业机构,像新育婴堂这类的新型具有鲜明近代化特征的慈善机构则涉及不多,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在清朝封建统治的苟延残喘下,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薄弱,旧观念旧思潮仍影响了地方自治事业的展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诸如新育婴堂这类的近代化慈善机构很难在地方上大规模设立。

  2、中期慈善活动

  1911年末,辛亥革命爆发,东南诸省纷纷脱离清廷独立,地方自治思想在江苏各地盛行,救国救民已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清朝封建统治的灭亡,也为张謇的慈善之路扫清了绊脚石, 在民国的初期,张謇的慈善活动进入到了全面昌盛时期。新型慈善事业机构不断建立、新的慈善理念不断注入南通地方社会的方方面面。 张謇在这一时间段,除了继续操办帮扶老幼的慈善机构外,又在社会福利、医疗、经济、社会稳定、教育等各方面开展慈善活动。这个时段张謇的慈善涉及领域空前之广。

  在社会福利领域,民国元年(1912),张謇接受西方人在上海创办的安老院的启示,在家乡南通城南白衣庵的周边创建了南通第一所正式的养老院,是谓南通第一养老院。当年正逢张謇六十大寿,“仆念乡里老人固有失所而无告者”,所以 ,张謇创办的养老院主要目的是收容孤寡老人,整个养老院占地约17 亩半,设有男女院,又分别设立食堂、洗衣室、病室等。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张謇为庆祝七十大寿,张謇在故乡海门县常乐镇创办了第二养老院,后又在第一养老院旁创建了第三养老院。 张謇创办养老院的宗旨即是为无所依托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在注重养老的同时,病室等的开通又关注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张謇的养老院是功能全面,具有近代化特点的养老院,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化慈善机构。

  在医疗领域,张謇与民国二年(1913)创办了南通医院,南通医院设立时属于半盈利半慈善性质的医院,设有多个现代化科室,并且邀请海外医学专家坐诊,对赤贫者免受医药费。

  在经济领域,民国三年(1914),张謇在南通县西门外大码头设立贫民工场,贫民工场创办需要的资金由两淮盐商捐助。贫民工场的招收工徒以南通本地贫民为主,外地的为辅,工场内主要从事手工生产,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通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当时社会的压力,贫民子弟得以进入工场谋生,不再于坊市间无所事事,有利于社会治安的改善。

  在社会秩序方面,张謇对传统慈善思想上予以创新,针对南通工商业经济日益发达的背景,面对妓女数量逐步增加的情况,张謇于民国三年(1914)在南通城内南街设置济良所。济良所是以救助妓女为主要职能的新型慈善机构,最早由美国人传入上海,后以张謇为代表的慈善家在江南一带广泛推行。张謇设立的南通济良所收容妓女,其所里的女子,每天需上课四小时,需要完成国文、算术、手工、伦理纲常等多个课程的学习。张謇设立的济良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保护了妓女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了南通社会近代化进程,是先进的近代化慈善机构。

  在教育领域,张謇在南通建树颇多,身为教育家的张謇大力投资教育领域,把新式的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相结合,建立了许多带有慈善性质的教育机构。 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赴日本考察之时,便已提出盲哑人教育的重要性“彼无用之民,犹养且教之使有用乎”。

  张謇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是当时社会上其他有识之士所莫能及的,张謇特殊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为造就盲哑具有普通之学识,俾能自立谋生”,以后天的人事弥补先天的遗憾。张謇回到南通后便开始筹集资金,在狼山北麓选定校址,民国四年(1915)在南通博物苑内开设狼山盲哑学校师范科,民国五年(1916)开学,正式定名“狼山盲哑学校”。 盲哑学校的直接开办目的就是为地方社会培养培养盲哑师资,张謇成为狼山盲哑学校的首任校长。张謇将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并重发展,他把教育的现代化和慈善的现代化相结合,将慈善付诸于教育中去,通过对盲哑人的教育,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推动力南通教育的近代化。

  除了上述几项规模较大的慈善活动,张謇为了心中“仁者爱人”的执着信念,又推动了许多其他的慈善机构的建立。 针对当时江淮地区水患频发、流民涌入南通城内的情况,民国五年(1916)张謇又在南通城西门外改建“南通栖流所”。 同年,张謇针对乞讨者中多残疾者的现实情况,在狼山的北麓创办了和盲哑学校紧邻的残废院,使乞丐“俾市勿扰”, 残废者无论地域和年龄都可以前往居住。后张謇根据实际情况又创办了游民习艺所。 栖流所内环境良好,采光充足;残废院及游民习艺所内男女各习其艺,分工明确,极大的缓和了当时非常严重的流民和残乞问题,张謇的独特创新也是它慈善活动中期的一个最鲜明的特色。

  民国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之前清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往来和货物的交换。张謇“实业救国”的理念以及他对南通地区实业的投入也使南通在清末民初成为江北的一个经济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南通城虽然之前已有城东殡室,但离城区较远,“客死者不便”,张謇便在东寺后殿建立殡室三处、室七间,并且在其中放置殡床,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旅途中的客死之人,尽显人文关怀。同年,城市道路与阡陌间的野犬妨碍南通交通,警察建议“以西人之法毙之”,张謇却认为“是犹诛不教之民也,不如别牝牡栏之,姑减其孳乳”,他把流浪犬只看成是没有受过教养的民众,应当建设野犬栏,区别公母而养之。 因此,张謇花费数额在南通城郊设立了非常特别的慈善机构野犬栏,使雌雄分离。“遮藩加树,募糠秕碎米,时冬夏日一再饲”。

  在慈善活动的中期,张謇凭借他对中国古代“仁爱”思想以及西方民主博爱思想的领悟,在社会福利、医疗、经济、社会稳定、教育以及动物保护等各方面开展大规模、宽领域的慈善活动,张謇的慈善活动不光在南通本土可谓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就算在全中国范围内也实属少见,中国传统的和近代化的慈善活动都在张謇手上拿捏得当。

  3、晚期慈善活动

  民国十年(1921)以后,中国社会环境动荡,国内军阀势力与反军阀势力武装斗争不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国际社会经济秩序被破坏,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在国内动荡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张謇的慈善活动步伐受到牵制,在20 世纪20 年代以后逐渐放慢了慈善活动的步伐。 张謇自身也已进入七十高龄,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南通慈善事业的投入和地方自治事业的展开,张謇在赈灾、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领域依然发挥着余热。民国十年(1921)淮河发生水灾,水患遍布苏、鲁、豫、皖四省,位于长江北岸的南通也不能幸免。如皋电报局报告:“河水陡涨, 至南通线路阻滞,沿途线杆沉没水中,巡修维艰。 ”为了救济南通水灾灾民,张謇除了向江苏省政府包括南通水患具体情况,同时还把自身的赈灾办法上报省府[23]。 同时,张謇还创办了南通教养公积社,竭尽全力维持和发展他一身的慈善事业。正如前文中提到, 张謇于民国十一年(1922),在当时已经建成的南通第一养老院旁又建设了第三养老院,耗资巨额,使无可依靠的老人得以寻一栖息之地。

  在医疗卫生方面,张謇的晚期慈善活动也没有停止。在南通医院民国四年(1915)成立产科传习所的基础上,民国十二年(1923)张謇在南通附属医院创立了助产护士讲习所,免费招收几十人学习护士助产之学,用来培养急需医学卫生知识的女性医护工作者。

  张謇通过晚年的发挥余热,进一步证明了他投身慈善事业的决心和恒心,张謇的一系列慈善活动,是其坚持不懈将善心和公益心付诸实践的最好表现。(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张靖宇《张謇:“近代南通之父”慈善活动影响和意义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月第41卷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