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慈善]循证公益 01 | "公益中的循证"译介系列导读

2021年3月1日13:43 来源:发展简报

  “公益中的循证”译介知识产出,旨在从以下方面,以相对系统的视角推介科学公益的一个核心观念与方法——循证。这些文献资源,主要来自经历了公益慈善的现代化转型的美国,在那里,学术研究机构、公共部门以及公益慈善行业的实践者相结合,将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工具引入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成为科学公益的一个参考坐标。项目也从多方面采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机构以及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保证资料的全面和完整,力图将循证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概念在公益中的运用作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展示。

  本篇文章为系列第一篇,主要介绍了译介项目的背景以及总计十二篇译介文章的导读,沃启基金会也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内,陆续推出我们的系列译介文章,敬请大家关注。

  “公益中的循证”译介项目背景

  中国现代公益事业发端30年以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行业整体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一方面,不少公益组织都做出了很有影响力的项目,切实缓解了社会问题,促进了人们的福祉。但另一方面,仍有许多公益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效不明显,未能给受益群体带来真实改变,难以满足公众、政府和捐赠人的期待。作为回应,有效公益、理性公益、专业公益等新的概念被不断提出和探讨。

  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诸多解决思路中,三一基金会认为,通过践行科学观念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效,是公益实现价值、创造真实改变的重要途径。2018年,三一公益基金会提出科学公益理念,随后致力于探索一套科学公益的话语体系和项目框架以贡献于中国公益的行业发展。本研究是三一公益基金会科学公益战略下资助的一个行业支持项目。

  西方公益慈善领域在19世纪末科学慈善运动的带领下,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念、工具与方法的运用和实践。因此,从海外进行资料引入,就成为一个值得尝试的路径。同时,由于科学公益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属性,针对公益领域的行动者(机构)引入和介绍可供参照和运用的案例和工具,也成为科学公益建设的一个面向。

  循证,作为当今全球公共卫生、教育、社会工作等发展领域备受关注的思想,同样是科学公益提倡的核心观念与方法之一。循证思想近年来越来越被国内公益行业所认可、重视。然而,目前业内对于循证的论述、相关方法工具的总结与局限性的讨论还不充足,对国际前沿思想也缺乏了解与探讨。

  作为立足于通过知识生产推动行业效能提升的行业支持机构,沃启基金会与三一基金会认为,通过以循证为代表的科学公益的研究、建构、倡导和推动,能够助力回应和推动上述公益慈善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的解决。

  沃启基金会在2019-2020年完成了科学公益案例研究,并出版了案例集,向行业推介运用了科学公益工具开展项目的公益组织的8个优秀案例项目,呈现这些项目运用科学公益理念、方法与工具的实践与成效(若需获寄《公益的效能之道——科学公益案例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沃启基金会启动了“公益中的循证”资料译介项目。

  本研究计划通过文献梳理、调研访谈以及专家推介的方式,识别出有关循证的国外重要思想性文献资料、工具和实践,进行译介、编辑并开展倡导和传播,为本土的科学公益研究和行动提供基础性的知识资源支持,帮助公益组织和公益行业提升科学公益的认知以及项目效能。

  站在循证公益的前沿——译介内容综述

  根据译介的篇章结构(目录),我们首先从循证实践(EBP)的概念和历史渊源出发,去了解循证是如何产生的。循证实践最初源于循证医学,在医学领域广为运用,再进入社会科学领域,相应衍生出循证理论、实践。

  其后,我们会进入项目层面,看具有丰富的循证社区实践经验,在循证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倡导性联盟组织——循证领导协作组织(EBLC)如何定义循证项目。根据EBLC的定义,循证项目是通过对比实验严格验证且实证有效的项目,最终转化为社区组织可方便采用的实践模型。而对项目循证和绩效的追求,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各类资助者,它们要求非营利组织越来越频繁地展示其项目成果和总体影响。基于绩效的项目和实践以及与之配套的方法,是保证非营利组织满足资助者需求、加强项目成果、定义最佳实践和开展系统学习持续改进项目的工具。因此循证实践具备多种驱动因素。

  循证公益的一个重要专业切入点是循证评估(尤其是影响力评估),可以说,在国际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影响力评估已经是相对成熟系统的评估门类。世界银行和国际影响评估倡议组织(3ie)是影响力评估方面的两大倡导与实践机构。我们在“循证与评估—以影响评估为例”章节部分,摘要介绍这两家机构的报告文本。

  世界银行的影响评估报告指出,在世界银行的循证决策体系中,影响评估是支持循证政策的众多途径之一,其特征是以结果导向取代投入导向为标志。影响评估衡量每个项目、每项政策具体为个人福祉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其标志性特点是强调归因,去识别每个项目或政策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可以说,这股国际热潮的兴起正在重塑国家间以及国家内部的公共政策。该报告还通过墨西哥政府支持贫困儿童上学的“现金转账”项目案例,呈现了影响评估的作用,也通过国际非政府组织——救助儿童会在莫桑比克实施的学前班和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案例,表明项目成效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创新模式所产生的政策影响。

  国际影响评估倡议组织的影响力评估实践——受资助者指南摘要,该指南对衡量影响的基本概念、评估体系、鼓励创新的评估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估设计、传播推广、(田野调查)研究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同时鼓励开展影响力评估的知识和技能传递和能力建设。本部分译文还搭配了3ie的影响评估原则介绍和方法论标准,3ie支持回应“什么有效?”、“ 如何有效?”、“在什么情况下有效?”的研究,该部分内容结合受资助者指南进行阅读,能够很好地体现3ie对影响评估的倡导和推广意图。

  公益慈善领域是本译介项目要针对的目标领域。紧随影响评估之后,我们会介绍循证在公益相关领域或机构中的运用(案例)。截至目前,循证实践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运用场景是国际发展援助以及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大型公共项目,但公益慈善领域(尤其是各类资助者),也越来越希望通过成果导向的循证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影响评估),去提升公益慈善项目的问责与效能,作为具有行业公共价值、需要耐心资本先行投入的议题,循证慈善推动“非慈善基础设施不可”。慈善基础设施除了填补慈善行业在循证方面的能力和动力不足,还能应对议题领域的复杂性对循证实践带来的挑战,通过支持和资助随机对照实验(以及其他可行方法)来评价干预措施的成效,并将有效的数据分享作为行业责任来推动。

  说起循证公益的发展脉络,就不能不提及100多年前的科学慈善运动,《新慈善先驱:一笔大得难以捐赠的财富》一文,将我们的视野拉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代表的家族慈善事业,标志着美国的基金会慈善从宗教背景向工业化时代的世俗化转型。洛克菲勒基金会强调采用系统、科学的原则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热衷于采用组织化、数据收集、教育和示范等基本工具,在基金会慈善行为中融入科学理性和社会科学的定量分析。另一篇有关循证与筹款的轻松小文,则鼓励人们跨越筹款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通过循证和数据去验证不同的筹款方式的效果,优化筹款实践。

  在上述循证与基础设施、循证公益起源与筹款等轻松愉快的“开胃菜”之后,我们将进入循证在美国社工、扶贫、非营利性人类服务等重要的议题领域的运用之旅。

  社工

  美国的专业社会工作最初基于宗教信仰,后来才成为基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个世俗化学科。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了经验性临床实验、实证支持治疗以及最近的循证实践在专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这个过程也伴随了美国重要的社工机构的演变和转型。其中,考克兰协作组织(Cochrane Collaborations)和坎贝尔协作组织(Campbell Collaborations)是两个影响力最广的组织,致力于在相关领域开展和发表系统综述。在以证据为王者的循证决策和循证实践中,系统综述是最高等级的证据,沿着证据金字塔往下,依次是元分析研究、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个人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准实验研究(设置对照组)、预实验研究(缺少对照组)、单一受试者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性研究、病因学研究、质性研究、优秀的理论著作、临床意见等等,这些不同等级的证据在美国社工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扶贫

  近几十年来,全球减贫已花费数万亿美元,需要明确的证据去验证哪些项目具有实质性成效。本章节中涉及扶贫议题的文章是扶贫创新行动(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IPA)的机构介绍。2002年成立以来,IPA已与600多名顶尖学者合作,在51个国家进行了830多项评估,其推进策略是通过随机干预实验建构高质量的证据,同时将这些证据转化为更好的项目和政策以解决贫困问题。由此可见,在发展领域投入资金最多的扶贫领域,已经出现了颇具实力,能够为相关项目的循证和绩效评价提供专业支持的基础设施机构。

  非营利性人类服务

  非营利性人类服务组织(NPHSO)是美国公益慈善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囊括了众多的服务型组织,它们应对和解决社区中包括家庭暴力、药物滥用、流离失所、饥饿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社工开展一系列社会干预的常见的机构场景。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非营利人类服务组织纳入循证的概念模型以及四大特征,涵盖组织决策、证据类型、使用证据的方式以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偏好。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组织文化,通过组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都在影响组织的循证参与,纳入循证意味着组织实践上的巨大转变。

  截至目前,循证在美国的社工和慈善领域已逐渐成为一种范式,用于完善机构的实践,将公共及私人的捐赠引流至被证实有效的实践和项目中去。当然,这种范式也面临着组织内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挑战。在本译介内容的最后,我们以非营利性人类服务组织应用循证与项目实施所面临的挑战的系统分析,来观察公益慈善领域应用循证的困难,思考应对的策略。

  本译介项目涉及循证、循证公益等很多专业概念以及操作,旨在面向公益行业的行动者进行初步的引入和推介,以建立基本的认知。由于相关专业文本浩如烟海,很多文本甚至鸿篇巨制,只能以摘要形式来呈现,加之项目本身的限制,因此不能从编辑角度,对所有概念都进行补充解释,如有理解上的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鸣谢

  整合这样一份文本,也聚合了多方专家的协力推荐。本译介项目经过了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和专家推荐、编译执行等几个阶段。本译介项目资料的选取过程,结合了项目经理吴伟明所做的文献梳理和以下专家学者的推荐,Ta们是: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金敏超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关宏宇博士和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白钰博士,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副总裁Heather Grady,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项目副主任郄艺女士。在文献资料的翻译方面,高雪松、李元蕙、缪睫和夏佩瑶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翻译服务。此外,三一基金会时任项目官员任梦洁、洪珊、黄心聿,项目总监王龙玺先后对项目提供了大量支持。

  此外,作为项目的背景性调研,项目组在前期先后访谈了以下专家学者:三一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发展项目总监(时任)周鹏博士,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冬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金敏超博士,资助者圆桌论坛李志艳秘书长,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创办人、社会性别专家冯媛女士,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副总裁Heather Grady和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高级研究员Margaret Hargreaves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关宏宇博士和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白钰博士,试图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实践者的观点,来促进我们对科学(循证)公益的理解,我们将另文介绍这些访谈的发现。(任真摘)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