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抗击痨病

2019年6月10日14:02 来源:凤凰网公益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充满无奈的墓志铭,从19世纪开始,在医学界流传至今。

  踏上学医这条路开始,人的生死就和医生息息相关,“救命”有时是工作,有时是生活,有时更是使命。

  你曾经在医院里体会到人间百态吗?在那里,有医生的孤注一掷,有病人的九死一生,有关于医患关系的一触即发,更多的是有那些隐藏在每个故事后的真情。然而,对奔赴缅甸提供医疗援助的金波来说,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但既然决定好值得奋斗的东西,就永远也不要停下。

  没有任何一份事业,能比挽救别人的生命更让人快乐。

  我叫金波,在国际公益组织“健康扶贫行动”(HPA)从事医疗项目。2010年我被派到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并从2015年开始开展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结核病不仅是中国境内面临的一大传染病挑战,在更为人所忽视的缅甸贫困社区,结核病也依然是威胁人们生活的杀手之一。对这种疾病的忽视,一定程度上由这种病菌的复杂性所致,但另一方面,结核病主要集中在贫困国家和地区的事实也是它被忽视的原因。

  刚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这里的一切比我们在国内所遇见的还要糟糕:医疗卫生整体环境更差,整个特区只有特区中心医院及缅中央政府医院两家医疗机构能拍X光片,也仅有后者能开展口痰细菌学培养进行结核病的诊断。

 图像 

  我工作的缅甸乡村

  虽然抱着巨大的热情,在遭遇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沮丧。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很多当地人对我们的工作表现出了不信任、不支持的态度。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宣传肺结核,怎样让当地的人认同我们的工作,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开展后续工作。不过,哪怕是在最艰难最迷惘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同事们,也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克服种种障碍之后,我们最终设立了特区结核病诊治中心,也正是多年未改的初心,让我们坚持着走到2019年的现在。

  我不太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但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

  我所在的这个地方,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处于赤贫状态——那种发自骨髓,代代延续的贫穷。当地结核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他们对于生命和疾病的认知,只限于活着和是否还能继续劳动。一旦生病,他们也更愿意相信封建迷信的洗脑或使用当地草药,用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方式去“治疗”。老百姓对传染病的认识严重不足,并且排斥新思想的介入。对于我们所宣传的肺结核更是知之甚少,即便我们的检查与治疗是免费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但几乎没有多少人会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工作。

 图像 

  金波和同事去看望服药患者

  有一天,我们接待了这样一个小女孩。在检查过程中,女孩忽然抬起头,稚嫩的脸上全是疑惑。似乎经过了很久的思想挣扎,她终于脸色微红的问我:“叔叔,我们现在到底在做什么检查呢?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啊,虽然我吃的不多,长得也不胖,可是我有的是力气,在家里,我一直能帮妈妈干活,能干很多活,还能照顾弟弟妹妹,怎么可能会得病呢?你们是不是弄错了,我有必要过来检查吗?今天家里还有好多活等着我做呢!”

  听着她的话,我有了片刻恍惚,语言也在一瞬间匮乏起来。我不知道该怎样跟这个天真的女孩解释,也很难想象一个才这么大的孩子,需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考虑了很久,我说:“是的,表面看,你的身体是很健康,不过你知道吗,结核病能在无形的空气中传播;它也不像感冒,是你吃几个药片就能好的;更不像是摔伤割伤,过一段时间便能自己恢复。我们今天检查的,是你身体中可能潜伏的这种病,也只有依靠我们这些设备和医生才能检查出你是否真的健康呢,如果你得了病而不能及时治疗,你就无法再帮爸爸妈妈去做那些家务活啦。”

  似乎是在回味我的话,小女孩没有再继续追问,认真配合进行了所有检查。离开的时候,女孩又一次跑到了我的身边,仰着天真的小脑袋对我说:“叔叔,虽然我不太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但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为了我的健康,谢谢你,以后我长大了,我也要做和你一样的人,去帮助别人,让所有人都能永远保持健康。”我的鼻子一阵酸涩。女孩的话,就好像是最好的助推剂,直击我的心,也让我看到了多年坚持和努力的价值,看到了当地人最终可以信任我们的希望,并感受到了一点点成功的喜悦。

 图像 

  那个纯真的女孩,已经慢慢长大

  (图中坐在弟弟旁边的女孩)

  我的爷爷活了下来,

  为什么我的爸爸没有?

  诊所里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由就近村的志愿者送过来,已经瘦成皮包骨头,不能独立行走,他是听妹妹(我们另外一位正在服药的患者)介绍,才找到志愿者要求送到诊治中心,一起送过来的还有同村的几位老人。检查结果显示,老爷爷确实患上了肺结核,但好在发现及时。于是,我们给老人做了详细的解释,并为他安排了系统的治疗方案,所幸老人十分配合,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认真按时服药。这期间,我们还安排了专门的志愿者去老人的家里对他的病情进行追踪监督,对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终于,老人的病痊愈了,可以继续帮家里放牛,老人更是一个劲拉着我们的手致谢。

 图像 

  受结核病困扰,瘦成皮包骨的爷爷

  不久,老人托志愿者再次联系我们。原来老人的儿子也出现了相同症状。我们马上对这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进行了检查,也确诊为肺结核,也为其制订了治疗计划。在第一个月服药期间,他出现了药物副反应,就开始拒绝继续服药。我们及当地的村干部、志愿者多次进村劝说,他都表示不愿再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宁愿相信草药治疗及一些封建迷信的治疗方式。一年后,在没有再接受任何正规治疗的情况下,他带着遗憾,抛下了两个孩子,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直到如今,每每念及当时的情形,每每想起那两个孩子满是泪痕的脸,我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孩子问我:“我的爷爷活了下来,为什么我的爸爸没有?” 我无法对孩子解释他们爸爸的选择,一方面,我心疼这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最需要爱与呵护的年纪失去了父亲;另一方面,我更痛心于当地一部分人对于疾病认知的匮乏,对结核病治疗的不信任,对封建迷信的依赖。如果能够坚持治疗,渡过开始难熬的服药阶段,这位爸爸会跟老爷爷一样,是本可以活下来的。这件事之后,我深知,他们需要帮助治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有他们的盲目和无知,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要填补的漏洞越来越多。

  硬核知识:耐药结核病

  进入21世纪以来,耐药结核病已经成为结核病防治的最大挑战:细菌对于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就会出现耐药结核病。大约每20个结核病病例中就有1例耐药结核病。成因主要是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被滥用或管理不当。对病人来说,如果之前没有坚持按疗程服用药物组合中的所有药物,就可能出现耐药性(比如故事中在中途放弃治疗的爸爸)。

  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代价是巨大的:更长的治疗周期(两年),更大副作用(听力丧失、肝炎和肾损害等等)的注射用药以及更昂贵(比普通结核病贵百倍以上)的治疗费用,治愈率也只有50%。患者更可能在更痛苦的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失去生命。

  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义无反顾

  在2015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我和同事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事。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的工作终于一步步走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心里。

 图像 

  金波和同事的“上门服务”

  我们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除了责任,更因对生命以及对这份公益事业的敬畏。即便没有缅中央政府政策的扶持,即便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我们依然会选择义无反顾的坚守。此外,我们还每年组织一批当地社区的结核病志愿者接受培训,这部分志愿者都是所在村的村干部,对于他们,我们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学习累积结核病的知识,帮我们去动员老百姓到治疗中心做检查,并为接受检查的人提供交通费用。对确诊的病人,志愿者帮我们执行服药督导管理,确保患者按照疗程服药。我们知道,只有村干部自身意识的改变,才能带动所在村寨改善整体的健康环境问题,从根本上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图像 

  正在做结核病筛查

  贫穷并不是他们的错,我们不能让他们因贫穷而延误病情,甚至在无知中传染给更多的人。尽管,我们的人力还很匮乏,资金也不够,物资材料也不甚丰富;尽管,当地百姓的认知十分有限,我们前行的路还有很长,但这一刻,我们内心坚定,脚步如故。

  没有任何一份事业,能比挽救别人的生命,更让人满足与快乐,这是我应该珍视的幸运。所以,这种坚持,对我来说,无需毅力的支撑,只是一种“快乐的选择”。(任真摘)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