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晚清无锡金匮县的慈善事业

2019年10月8日12:06 来源:上海慈善网 选稿:钟欣

  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传统。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时期民间慈善组织进一步壮大,几乎涉及所有社会领域。当然,这与其经济来源较为充足不无关系。捐助是明清慈善组织经济的主要来源,与唐宋时期由官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区别明显。而且,这一时期

  慈善经费来源的渠道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捐助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参与群体广泛。

  无锡金匮县的慈善机构

  无锡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对晚清时期无锡金匮县慈善机构进行了统计(见下表),虽然不够全面,但涉及晚清时期无锡金匮县的各个慈善机构,大致能够反映该地区慈善机构的创置过程、分布情况和功能,可以作为分析金匮县慈善事业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依据。

晚清无锡金匮县慈善机构设置情况

图像

  特点及形成原因

  晚清无锡金匮县慈善事业涉及育婴、施药、施棺、养老、恤嫠、恤穷、赈济灾民、义学等内容,侧重育婴和养老。从上表可以看出,育婴堂建造的最早,其次是普济堂。育婴堂早在康熙年间就有知县与邑人提倡建造,咸丰十年毁坏重建后则归同仁堂理事。并且于“咸丰九年,邑人倪景尧、李廷发等人捐建”保婴局,“凡产妇极贫不能留养婴孩者,由邻里报局验实酌给钱米衣物之属”,可见对育婴的重视。而普济堂“堂旧名养老,雍正四年易今名”,可见,其功能是养老。“普济堂无锡旧有二,一在西溪,一在陆龙基,皆富安乡。金匮亦有二在怀仁乡上下扇。乾隆五十八年,邑人过鸣罔、祝演等,于北门外慈云寺后别建一所,两邑共之。”普济堂本来已有4处,后来建1所,可以看出对其重视程度。不难发现,无锡金匮普济堂的普及超过了育婴机构。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慈善机构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在同治初年被重新修建。

  经济来源多样化

  金匮县的慈善机构一部分系官府办,还有一部分来自邑人、乡绅和知县的助捐、倡建。育婴堂的经济来源有好几处,分别是知县、邑人的募捐,还有公田租息等。集仁局是“道光间邑人余治募捐创设,黄瀛伯捐屋为之”,也是邑人募捐而来。救生局是“咸丰五年邑人葛瑗等募捐刨设”,亦由邑人募捐。

  捐献土地的义庄数量的两个高潮

  一是道光年间,二是光绪年间。,道光年间捐田的义庄数量最多,是第一个捐献高潮。加上续捐的义庄数量,约占总数的51.85%。咸丰年间最少,约占总数的1.85%。从乾隆年间到道光年间,捐田的义庄数量大幅度增加,归于政治安定、政府倡导。咸丰年间,数量骤减,只有一家义庄有捐田记录,归于太平天国运动。光绪年间,灾荒之严重,邑人、绅士等大多愿意出力缓解灾情。此时,出现了第二个捐献高潮。

  义庄作为宗族所有之田产,始于北宋。仁宗时范仲淹在苏州用俸禄置田产、收地租,用以赡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经营。而细究这些义庄捐田者的捐田原因,可以发现,不仅有自己的意愿,也有完成先人意愿的,其中不乏女性参与,不仅有妻子、也有作为节妇的义捐。

  结语

  晚清时期,无锡金匮县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4个特点:一是注重育婴和养老,二是大多在咸丰十年被毁同治初重建,三是经费来源多样,四是捐田的义庄的数量在道光和光绪年间出现两个高潮。晚清时期无锡金匮县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离不开天灾与人祸,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乱给民众生活带来了苦难。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地方士绅、富商在官民合办、民办慈善组织以及义庄的创立、运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道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士绅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救济责任,创办了更多的慈善组织,使得金匮县慈善组织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种类更加齐全。(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单珍娜《晚清无锡金匮县的慈善事业》,《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九卷第六期。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