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迎来逾千爱心人士,截至3月7日,收到抗疫专项捐赠200多万元
厚厚捐款记录本,每页都有温暖故事

2020年3月14日11:0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尖尖 选稿:马芸

  打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的捐款记录本,翻到疫情暴发之初的第一笔捐款。那是1月25日,一位来自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老先生捐出1000元,捐赠意向上写着“新型病”三个字。第二笔捐款是来自春之声艺术团的一名音乐家,捐赠意向同样是“新型病”。在人们普遍对新冠肺炎还不甚了解的时候,爱心已经在这里汇聚。

  1月28日收到2笔捐款,1月29日3笔,1月30日6笔……爱心窗口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捐款人士。截至3月7日,爱心窗口共收到抗疫专项捐赠203.7325万元,捐赠人次为1693。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平凡故事。

  从松江骑行2.5小时来捐款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爱心窗口,位于淮海中路上一座小楼里。在市中心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当中,这个不起眼的小窗口每天迎来送往许多爱心人士。

  疫情期间,市慈善基金会为了鼓励市民不要出门,开通了多条线上捐款渠道,但爱心窗口的捐款数依然是平日的两倍,窗口工作人员每天轮流值守。“很多上了年纪的市民习惯来窗口,他们觉得这样更安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月4日9时,爱心窗口工作人员何筱琳刚上班便迎来72岁的杨正昌老人。他把自行车停在门口,推门进来时气喘吁吁,初春的早晨温度只有10摄氏度左右,老人却满脸是汗。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何筱琳赶紧给他倒了杯热茶让老人坐下,杨正昌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5000元现金。

  杨正昌家住松江泗泾,前一天晚上他给爱心窗口打来电话询问:“你们窗口还开着吗?”“开着的。”“那太好了,我明天上午想过来捐款。”“您家住得远吗?现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风险比较大。”电话那头,老先生自信地说:“没事儿,我自己有交通工具。”

  工作人员没想到,老先生所说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第二天一早,杨正昌天未亮便出门,从泗泾骑了2.5小时车到达市中心。杨正昌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在松江一所初中任教,这5000元是他和四名初中孩子一起捐的钱,捐款意向一栏写着:“给武汉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完成简单的捐赠手续后,老先生又骑着他的自行车,一身轻松地踏上了回家路。

  拿出多年积蓄两次合捐50万元

  “2020年新春,我做出这辈子最重大的决定,捐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万元人民币……”59岁的黄士平写下一封长信。

  黄士平家住宝山顾村,今年1月27日,他看到新闻上的疫情报道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这笔款项。“先是从工商银行取出存折里所有的20多万元,又在邮政储蓄银行取了2万多元,还给87岁的老父亲写了借条,借了2万元……”

  2月3日早晨,黄士平背着沉沉的包就从顾村家里出发了,他换乘了两辆公交车,兜兜转转2个小时才来到市中心,将30万元现金捐到爱心窗口。这样一笔钱,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数目。“他没有说自己的身份,只说是自由职业者,这30万元是他多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窗口工作人员吴颖说。

  当天,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王伟接受了捐款,并与黄士平做了简单的交流。在此期间,爱心窗口布告栏上的一则新闻吸引了黄士平的注意,那是上海援藏儿科医师赵坚的故事。作为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赵医生到日喀则后便全身心投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为先心病患儿诊治,后来却不幸在援藏过程中因病去世。黄士平看后感慨不已,22天后,他又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换了两趟公交车,第二次出现在爱心窗口。

  “我要为逆行者们再捐20万元。”2月25日中午,这个平凡好人把一沓沓现金放在爱心窗口的桌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露出憨厚的笑容。目前,黄士平捐出的50万元中,已经有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了呼吸机、口罩、防护服、消毒水等物资,送往抗疫一线,其中就包括赵医生当时工作过的、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我妈妈生前总对我们说,日子好了要珍惜,要懂得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我想告诉她,儿子做到了。”黄士平把捐款的事告诉了女儿,“她说我是她的骄傲。我这辈子最想成为女儿的榜样,让她也懂得感恩。”

  温暖在“线上爱心窗口”延续

  厚厚的捐款记录本,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温暖的小故事。

  捐款人:王俊淘。捐款意向:抗击疫情。2月9日是男孩王俊淘10岁生日,妈妈带着他来爱心窗口捐出自己的1000元压岁钱。“生日捐款对孩子来说印象深刻,有很多孩子每年生日当天都会来爱心窗口献爱心。”

  捐款人:竺际频。捐款意向:上海驰援武汉医疗队。“那天这位爷叔走进门来,问捐款可以POS机拉卡吗,我说可以。他直接就刷了10万元,看起来就像不是多大的事情。”当时吴颖吃了一惊,连忙问:“您跟太太商量过了吗?”竺际频爽快地说:“说过,都支持的。”他说自己就是普通公司职员,现在国家出了那么大的事,自己不是医护工作者,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捐款人:上海西北拉面馆集体。捐款意向:上海一线医护人员。疫情中,很多西北拉面馆关门歇业,在这个艰难时刻,上海多家西北面馆的老板们却联合起来,短短三天内筹集了7万余元捐到基金会。一位西北拉面馆老板韩先生说:“我们平时赚钱也不多,但这个危急时刻,都想为武汉人民出点力……”

  捐赠本上有43个家庭联名捐赠2万元,有一家五个孩子每人捐出200元,捐赠人有越剧院的艺术家,有临港国际学校的老师,还有一线工人,捐赠意向上留下一个个朴实的愿望:“资助一线医护人员”“想为湖北出一分力”……

  “我很感动,自从众筹平台这几天开通以来,我接到来自云南、湖南、山东、广东、山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爱心市民的来电,有老人、有孩子,大家都在关心着疫区平安……”市慈善基金会互联网众筹部部长陈晨最近每天都忙碌着。市慈善基金会启动互联网众筹以来,此次专项行动无论从线上众筹金额还是参与人数来看都刷新以往纪录。

  疫情期间,传统的爱心窗口也延伸到网上。1月26日,市慈善基金会“联劝”平台上线;1月27日,上海慈善网开通捐赠通道;1月28日,一款由互联网企业“微盟公司”帮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发的“慈善募捐小程序”上线。

  在疫情第一时间开通的三个互联网捐款渠道,组成“线上爱心窗口”,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上均设有入口,在全市快速传播开来。这次疫情也改变了以往大众的捐款习惯,线上捐赠平台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疫情暴发以来,爱心窗口累计发出2000多张捐赠证书,每天开出上百张捐赠发票,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只要有时间都会到爱心窗口来帮忙。在给每一位捐赠人的证书上,市慈善基金会还专门制作了“抗疫捐赠专用章”。“等这次疫情过去了,这些证书、捐款记录,连同这段忙碌的日子,都会成为上海市民爱心的最好见证。”吴颖说。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