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基层民政工作者:从心出发 执着坚守 无悔奉献

2022年5月13日8:50 来源:中国社会报 选稿:马芸

  在国内疫情呈现出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特点的当下,全国民政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筑牢了疫情防控屏障,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本报今日聚焦基层民政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坚守与奉献,展现他们践行初心使命、切实履职尽责的担当与作为。

  帮居民多操心

  镜头一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街道裕华社区属于老旧社区,共有居民4000多人。实行封控管理后,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是核酸采样、人员转运、垃圾清运、防疫消杀、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等多种工作。得益于之前的充分准备,社区的防控工作忙而不乱。

  为确保信息传递畅通、精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社区第一书记孙航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了以楼栋为单位的微信群,确保每户居民有一人进群。通过微信群,社区可以及时传达防疫政策、措施,还可以与居民互动,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在此基础上,社区还组织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和专项工作组,在每个楼栋选取一名志愿者担任信息员、两名志愿者组成物资组承担物资运送工作。社区里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要配药,社区在微信群里统计好每栋楼的用药情况,然后安排物资组上门收取医保卡,统一交由工作人员外出配药。“封控和管控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时候可以下楼遛弯?”每天,居民们都会在微信群里提出大量问题,信息员都能及时予以回答。

  封控时间长了,有的居民出现烦躁情绪,有时候会抱怨。这时候,孙航都会耐心地安抚居民的情绪,解答他们的疑问,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孙航知道,居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因此,她及时发布社区消杀情况、物资保供措施和转运事宜等。“居民看到我们的工作后,心里就有了底,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了。”孙航说。

  刚开始进行核酸采样时,社区设置的点位出现了人员聚集现象。发现这个问题后,孙航马上统筹协调,改成多个分散点位采样,并招募了楼栋志愿者,变之前按楼栋检测为按楼层检测。居民分散采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更安全了。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睡眠时间少对孙航来说已经是常态。因为是闭环管理,她没回过一次家。“这是我的工作,母亲理解,孩子也理解。”说话间,孙航的手机再次响起,忙得已经嗓子沙哑的她匆匆起身,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镜头二

  5月8日晚,北京市顺义区胜利街道得知辖区有一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开展流调溯源、排查管控、核酸检测、服务保障等工作。

  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所居住的楼栋常住居民有66户、140人。胜利街道落实精准防控的要求,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对区域内的人员和相关环境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相关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发布公告,要求封控区居民“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居民“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19人组成志愿服务队,全力做好秩序维护、物资运输等各项工作。

  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所在社区接到通知后,当晚就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居民进行了摸排,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告知相关要求,提醒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建立了微信群,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了做到台账精准,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两次摸排,孕妇、老人、刚做完手术的居民等特殊人群被重点关注,由专人负责,一户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

  “您好,我中午点了外卖,方便帮忙送一下吗?”“我这边有个快递,可以帮我签收一下吗?”……微信群里,居民提出了诉求,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从社区门口的简易快递架上取下居民的物品,开始挨家挨户为大家服务。同时,为了畅通物资保供渠道,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该社区还订制了蔬菜套餐,由社区统一购买,为居民配送。

  让遇困者暖心

  4月8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河北省邯郸市采取了封控管理。对于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临时遇困人员来说,邯郸市救助管理站成了他们避风的港湾。

  今年30岁的小鑫原计划4月返回四川老家。没想到,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无法返乡,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他只得向政府部门求助。

  “他是由民警送来的。”邯郸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刘海涛告诉记者,在和民警确认过小鑫的活动轨迹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时空交集后,救助管理站又带他去定点医院做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前,小鑫被安置在站内的临时隔离点。

  本轮疫情发生后,邯郸市救助管理站按照民政部发布的新版《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对站内设施进行了完善,在站内设置了隔离观察室,确保“入站必先隔离”。

  小鑫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市救助管理站为他安排了房间,还准备了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此后的日子,小鑫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早晚两次体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房间定时通风、消杀。

  记者了解到,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邯郸市救助管理站已经救助28人。受助人员的情况多数和小鑫类似,都是务工不着、无法返乡的临时遇困人员。“身份信息都很清楚,都在等待返乡或者继续务工。”刘海涛说。

  “为了确保受助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站内人员流动,工作人员分为两组,每14天一轮换,吃住在站内。”据刘海涛介绍,邯郸市救助管理站按要求进行了封闭管理。每组值守的工作人员又分为外勤和内勤,内勤人员负责站内受助人员的日常保障工作,外勤人员每天要到街上巡查,相互之间不接触。

  “每天上街巡查,一旦发现临时遇困人员,我们都会上前询问情况,并告知救助政策。”市救助管理站的焦程浩告诉记者,“我们与公安部门协调联动,加密了街面巡查频次。”

  “接到封闭管理通知后,我们储备了物资。”市救助管理站的于捍东表示,防疫物资平时就有储备,食品会定期采购,保障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营养均衡。

  “除了让受助人员吃好,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刘海涛告诉记者,站里要求工作人员与受助人员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4月底,邯郸市主城区的交通部分恢复,得知消息的受助人员纷纷表达了返乡的意愿。市救助管理站给部分受助人员办理了自愿离站手续。由于省际交通还没有完全恢复,一部分省外受助人员还需要继续在站内等待。刘海涛表示:“疫情期间,我们努力把救助管理站打造得像‘家’一样,确保受助人员身心健康、基本生活有保障。”

  给孩子父母心

  夜已深,时针指向凌晨1点,雍孝明起身,拿着手电,轻轻走向孩子们的寝室,开始了又一轮夜间值班查房工作。走进男孩寝室,孩子们都沉沉地睡着,童童又把被子蹬开了,雍孝明走上前帮他盖好,掖了掖被角。亮亮翻了个身,嘴里嘟囔了一句后又睡熟了。随后,雍孝明来到女孩寝室,看到孩子们都熟睡着,这才放心地回到值班室,开始写值班记录。

  雍孝明是湖北省鄂州市城市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妈妈”。为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从3月15日起,儿童福利院实行了封闭管理,13位像雍孝明一样的“妈妈”勇挑重担,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熊珍珍性格温柔,孩子们总喜欢围着她问这问那。封闭管理期间,她每天带着6个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做简单的算术题,还一起做手工,丰富他们的生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她还把课本知识融进故事里。每天,她都会带着大家晨读,鼓励孩子们大声念出来,增强记忆。孩子们年龄小,难免有闹情绪、耍性子的时候,熊珍珍从不急躁,总是把他们抱在怀里耐心安抚。“我的工作就是陪伴,我愿意陪伴他们成长,尽我最大的力量,为他们遮风挡雨。”熊珍珍说。

  和雍孝明、熊珍珍相比,周小宁是一位新手“妈妈”。接到儿童福利院要实行封闭管理的通知后,她丝毫没有犹豫,住进了单位,一直没有回家。封闭管理期间,孩子们的功课不能落下,她每天都要带着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上课,忙前忙后。有时候,她也会为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内疚,但是一看到院里这些孩子,她就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多重。

  疫情当前,这些“妈妈”们义无反顾,用爱心、细心、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那一声声‘妈妈’饱含深情和信赖,我们能给予的就是爱和呵护。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当好孩子们的‘妈妈’。”雍孝明说。

  让老人更安心

  镜头一

  春天本应是万象更新的日子,但疫情的出现打破了春日的美好。接到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的紧急通知后,郑州晚晴医养中心立即实行封闭管理。

  张蕾是晚晴医养中心护理部主任,封闭管理后,她一直吃住在中心,陪着院里60多位常住老人。对于这些老人的姓名、年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情况,张蕾了如指掌。打开她的手机,里面存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家属的电话和微信。“我手机从来不关机,方便中心和老人家属找我。”她笑着说。

  晚晴医养中心入住的主要是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疫情期间,张蕾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精心护理着老人,喂饭、洗澡、剪指甲、换洗床单,有空就陪老人聊天谈心。中心实行封闭管理后,她们定时给老人房间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在走廊大厅喷洒消毒液。担心老人心情不好,她们就想办法逗老人开心,协助老人和家人视频通话,还把老人的生活情况随手拍下来,发给家属,让家属放心。

  今年85岁的孙阿姨,因为之前长期卧床,刚入住时身体多处出现了压疮。为了让老人的伤口尽快愈合,张蕾和同事们专门制订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营养食谱,一再叮嘱护理员在帮老人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要随时注意老人的床单有没有褶皱。每次查房时,她都仔细询问老人的情况,查看老人的床铺有没有铺平。经过悉心照料,孙阿姨身上的压疮痊愈了。孙阿姨的家人看到张蕾发过来的照片,感动地说:“太感谢了,你们对老人就像对家人一样啊。”

  张蕾常说,为老人服务,爱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老人来到中心,我们就有责任守护好他们,特别是疫情期间,更要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保障好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她说,虽然也曾有过委屈,也曾被误解,但是这份工作让她感受最多的是信任和爱,“我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我会继续坚守,让老人的晚年更温馨幸福。”

  镜头二

  晨曦初露,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中心敬老院干净整洁的厨房内,院长刘金辉与工作人员已经忙活上了。煮鸡蛋、面条、蛋炒饭等陆续出锅,刘金辉说:“院内有75位老人,口味不同,我们尽量准备得全一点,让老人吃饱吃好。”

  自3月开始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敬老院注重人防、物防、环境防“三防”同向发力,所需物资均由乡镇民社办进行集中配送,定时开展消杀,同时,安排好老人的日常生活,让老人吃得顺口、住得舒服,及时安抚老人因封闭而产生的烦躁、焦虑等情绪。

  “老爷子,早上好,您的脸色是越来越红润了。”见到准备去洗漱的周新葵老人,刘金辉热情地打着招呼。老人笑着说:“刘院长早,我最近胃口好,吃胖了。”两人的对话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别看周新葵老人现在爱说爱笑,他刚入住时,因为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总是一个人待着,也不怎么说话。刘金辉没事就和他聊天,关心老人的日常起居,有空就去看他。慢慢地,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见人就说:“这里最安全、最自在。”

  “肖老,您该打胰岛素了。”护理员张利红每天及时为肖树林老人注射降糖药物。“陈老,我帮您理一下发吧,老帅哥得注意形象。”看哪位老人头发长了,护理员胡红葵就带着工具“上门服务”。“老人家,别躺着了,咱们一起锻炼吧。”工作人员带着老人一起做健身操。“今天是您的生日,您看这蛋糕漂亮不?”过生日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虽然实行封闭管理,但是敬老院每天饭菜换花样、衣服被褥及时清洗、按时喂老人吃药、帮助老人和家人视频,用温情的服务让老人过得舒心、顺心、安心。

  “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以敬老院为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守护好我们的家,好好孝顺这些‘爸爸妈妈’。”刘金辉说。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