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务实创新 拼搏奉献 和融共进
"上海青"建功高原 "青海上"脱贫振兴

2022年7月6日9: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俊锰 选稿:马芸

  2019年7月,30名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抵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始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多米,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距离上海两千多公里。早在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开始对口支援果洛。上海对口支援的果洛六县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继2018年玛多县率先脱贫摘帽,至2020年4月,其他五个县同样脱贫摘帽。2020年是上海援青十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同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方向。

  在沪果两地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第四批“上海青”与果洛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共同发展,在雪域高原追逐梦想、履职尽责,在三江源头洒下汗水、留下欢乐;三年累计在民生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就业、智力帮扶、文化教育等领域实施援建项目238个,80%以上投向民生事业,聚焦农牧民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果洛是海拔的高地,更是精神的高地。“上海青”缺氧不缺精神,坚持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拼搏奉献、和融共进,把果洛作为接受党性锻炼、政治历练和实践磨炼的练兵场,三年间创造了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在青海省内建立援青项目储备机制,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果洛州重点项目储备库及前期费用管理办法》;第一次利用援青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短缺人才;第一次与金融企业合作设立贴息专项,解决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第一次让果洛各族群众体验反映民族交融成果的主题音乐会,并获批“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上海援青干部人才在2021年才第一次享受到上海援青保障基地如家一般的温暖。

  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到壮美的三江源,援青联络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青“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核心命题。“当地人管我们叫‘上海青’,倒过来就是‘青海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志勇表示,三年青海行,一生高原情。

  产业援青项目多点开花 打造雪域高原特色品牌

  果洛因位于三江源核心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援青联络组结合果洛实际,坚持“生态果洛、绿色农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文旅业等绿色产业。其间,甘德县牦牛产业效益倍增计划、班玛县高原特色菌种产业等项目多点开花,为当地特色品牌走上提质量、增效益、优生态的发展之路打下基础。

  三年间,援青联络组用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强了特色产业,同时推动了果洛发展。据统计,共有79家农牧业产业合作社得到上海援青大力扶持,17个牦牛藏羊养殖基地相继建成。

  牦牛被藏族同胞亲切称为“高原之舟”,也是当地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群众并未因牦牛而致富。尽管如此,上海援青干部坚持抓住当地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助力牦牛养殖发展为脱贫致富的主流产业、支柱产业和黄金产业,2020年开展充分调查研究,制定甘德县牦牛产业效益倍增计划,提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的循环养殖模式。

  上海帮扶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入手,统筹安排项目支持,不仅投资建设甘德县青珍乡牦牛集中养殖基地,作为开展牦牛产业效益倍增计划的试点,还引进了“雪山牧业”等企业,推动实施牦牛肉研发提升项目,注册甘德牦牛肉商标,由此形成涵盖养殖、加工、屠宰、饲草种植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倍增效益初显,助力甘德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8389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16元。同时,通过引进牛羊肉生产销售企业进驻甘德县,每年为该县创造税收百万元以上。

  “果洛也有羊肚菌,还那么新鲜?”在2021年7月举行的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果洛馆内,参展代表发出疑问。在果洛高海拔地区试种羊肚菌是上海农业科技援青的新探索、新实践。在援青前,冯志勇本就是农业领域“老法师”,任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他与援青干部们发现,班玛县有一个野生羊肚菌的生长地,受当地小气候影响,不同于市面上羊肚菌通常在2、3月上市,这里生长期在5至7月,呈现反季节生长特征。深入研究后,羊肚菌被作为当地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突破口。2019年,援青干部找到国内建设最早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经过该所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后,2020年6月当地羊肚菌人工试种成功,鲜羊肚菌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在全国范围首次创造了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先例。

  2021年,为实现产业“造血”功能,围绕羊肚菌这一高原特色菌种产业,上海助力打造班玛县江日堂羊肚菌产业基地,主要包括食用菌大棚42座、生产车间、库房等,占地100亩,现已投入使用。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未来三年内,班玛县食用菌产业预计复合增长率可达15%,成为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把“金钥匙”。

  2021年7月,在援青联络组大力支持下,果洛州消费协作产业发展公益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侧重培育具有市场认可度的现代化企业,并成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加速器”。

  如何“加速”?联盟成立后,便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其工作重心放在了增强特色产品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玛多藏羊”的走红,便是好产业、好产品变成好商品的成功案例。一方面,上海援青支持合作社藏羊养殖基础设施、饲草基地和合作社奶站等建设,有效提升玛多生态畜牧产品产能,帮助“玛多藏羊”完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被纳入上海首批“百县百品”产品;另一方面,该联盟坚持做精做细、做优做强“玛多藏羊”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如今“玛多藏羊”已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此外,基于牦牛产业效益倍增计划,借助上海市消费扶贫大平台,联盟企业天域雪珍公司运用拼多多、盒马鲜生等网络渠道,使得甘德牦牛肉产品进入上海消费市场。

  除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外,援青联络组也不遗余力支持当地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实施玛沁县特色产业孵化园提升项目,发掘当地文化特色,同时牵头引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团队与玛沁县达成合作,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及从业者提升研创能力、培育品牌、拓展市场。目前该孵化园入驻企业30家,带动就业200多人。

  对口援青不断创新拓展 单向支援变为双向合作

  2019年,援青联络组突出“全面开局、全面了解、全面融入”目标,从任务衔接、摸底适应、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动援青各项工作接续平稳展开的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务实创新”。

  2019年工作交接后,面对果洛地域面积大、项目点位散和当地项目申报、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等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援受双方项目管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援青联络组依托“制度+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推进项目监管“信息化”。为此,将项目管理信息化列入2020年计划,于2020年3月启动,4月基于“钉钉”平台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使用,之后经过近5个月的迭代更新,较好实现功能“多”、信息“快”、管理“好”、资金“省”的项目任务综合管理功能,实现援青联络组、果洛州受援办和第三方项目管理公司信息共通、共享,有效避免监管盲区,推动项目管理迈向科学化、精准化。

  以班玛联络小组为例,该小组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工地一线,实地检查施工进展情况,并现场进行“钉钉”系统项目打卡。同时,对全年项目进行任务分解,科学合理划分时间节点,制定“挂图作战”表,每月25日前各建设单位如实上报。对项目滞后的单位开“小灶”,分析问题原因,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及时赶上计划进度,确保年度项目任务顺利完成。

  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对对口支援工作提出新要求。随着果洛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援青联络组正积极推进对口援青从单向支援向双向合作转变,这也是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必然变化。如今的对口支援,正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助跑”,进而发展为“双方并跑”。

  近年来,结合果洛资源禀赋情况,援青联络组积极响应国家和青海省相关政策,依托上海援青优势,为果洛引入了上海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申能新能源(青海)有限公司,并依托海西州区位优势,在海西州境内投资建设“光储产业园”。去年青洽会首日,沪青两地在现场签约6个合作项目,4个项目聚焦果洛,其中就包括申能与果洛发改委达成的合作。在上海援青干部的牵线搭桥下,申能新能源走进果洛,与当地政府一起寻找发展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在果洛做进一步调研,分析新能源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相信新能源产业将会成为带动果洛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利器。”申能新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维说。

  有着“雪域净土”美誉的果洛,还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青洽会沪青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拼多多、携程集团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亮点线路,提升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果洛旅游亮点景区和精品线路,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树立果洛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正因一批批干部人才接力援青,助力果洛高质量发展,去年的“青洽会”上,上海成为青洽会历史上首个主宾省市。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让果洛群众享受更多红利

  去年,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援青干部联络组更早之前便在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新路径,不断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2020年至2022年,援青联络组对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进行整村援建,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上海援青助力乡村振兴的“代表作”。过去的恰曲纳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因没有村集体产业,导致牧民收入微薄,村里都是土房和彩钢板房。如今的恰曲纳村,有着宽阔的水泥马路,沿途竖立着太阳能路灯,一幢幢崭新的藏式花园“洋房”错落有致,此外新建的卫生室、幼儿园、露天文化体育广场等一应俱全,甚至还配备了垃圾热解处理厂。上海援青干部表示,参照上海做法,正在当地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分类过的垃圾由垃圾热解厂按日处理,2021年恰曲纳村被青海省妇联评为“美丽家园”示范村称号。

  产业兴旺,是牧民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恰曲纳村整村援建的每期项目都有产业扶持,比如恰曲纳村扶贫加油站,年纯收益10万元;2020年利用产业到户资金开设扶贫打印店,年效益4万元。数据显示,2018年前该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仅8人,目前已增长至300多人,占全村青年人口的90%,同时村里还提供100多个公益性岗位,村民在村里就能就业、能致富。

  恰曲纳村美丽蜕变的背后,是上海援青干部改天换地的力度和勇气,更是上海援青工作通过架起与当地群众联系的“连心桥”,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的沪青合力。其间,援青联络组坚持把援建资金用在民生最需要的地方,同时青海、果洛也先后投入配套资金,甚至该村村民自发捐款,在这过程中,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援青联络组下大力气聚焦整村援建的同时,也将对口支援项目资金持续向果洛六县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倾斜,用于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班玛县,成功实施“三色莲花”饮用天然水项目,项目水源地入选“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名录,并实现吸纳建档立卡户和年盈利20万元的预期目标;在达日县,成功将70名达日县青年送往奉贤务工,既有力支撑了当地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增收,又缓解了奉贤部分企业用工紧张局面。

  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援青联络组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利民项目,让果洛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多教育红利、健康红利。

  在教育振兴方面,援青联络组注重发挥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组团式”教育援助模式,被国家领导人称为“果洛教育的标杆”。此外,为解决果洛小学部编教材落地难、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2020年援青联络组引进上海优质语文教育资源,在全州小学1至3年级试点教学,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2022年该项目得到上海支持,列入当年度援青项目予以推广。去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在统筹谋划年度上海援建项目时,援青联络组专门划出部分资金支持玛多县学校灾后重建维修加固。

  三年来,援青联络组以“每年在每县建设一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的行动目标,强化上海各级医院和医疗资源与果洛州人民医院、六县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加大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培训等医疗帮扶。同时创造不少新纪录,比如以援青专家为院长的州人民医院已经通过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复评,设立全州首个心电中心,首次实现远程超声诊断系统互联对接县、乡级医院等。此外,援青联络组还组织上海专家赴果洛开展巡回医疗,涉及眼科、外科等临床领域,持续实施“光明使者果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点燃‘心’希望、开启新生活”儿童先心病筛查救助等公益卫生项目。其中,久治县是“光明使者果洛行”的发端地,多年来因高海拔带来的强紫外线,导致久治居民白内障发病率居高不下,又因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使得眼科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这才有了将光明送进雪域高原的“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活动,该项目入选2020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