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市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让“家门口的声音”听得到可采纳
架起连心桥 民主获得感看得见能体验

2023年1月9日9:15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马芸

  细数过去五年的履职史,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剪影。

  因一座人行天桥的“漏针”之困,引发了一场遍及全市的人行天桥加梯行动。15部“浦东新区法规”接连上新,为支持浦东引领区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五年间,800多名代表见证了垃圾分类从法规出台到蔚然成风的全过程。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市开花结果,5500多座“家、站、点”连心桥在代表与选民之间架起,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

  过去的五年,是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五年。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高水平法治保障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国家战略实施上打开新局面,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取得新成绩,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上开启新征程。

  发挥立法对改革的支撑保障作用

  2022年最后一个月,瞄准“无废城市”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新鲜出炉。自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浦东这片“立法试验田”已累计出台15部浦东新区法规,实现质量数量双丰收。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协调社区“三驾马车”关系;从探路化妆品“前店后厂”新模式,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15部法规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主题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生态、深化城市治理五大板块,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为支持浦东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15件浦东新区法规的出台,是市人大强化高水平法治供给的缩影。这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对改革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强化创新和引领,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走出了一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时代改革的新路径。

  为确保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获得地方立法支撑,市人大出台具有框架性、引领性的临港新片区条例,首次就人工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地方法规,还专门通过《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长三角立法协同也迈出大步伐:上海人大牵头苏浙皖人大通过有关示范区建设、长江流域禁捕、居民服务“一卡通”等4件法规,通过了有关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全国人大评价为“为区域协同立法新跨越、区域一体化法治保障提供新样本”。

  疫情防控这些年,立法者砥砺前行。2020年2月,市人大紧急制定全国首个疫情防控地方性法规,几个月后,又起草通过《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率先将进入公共场所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写入法规,构筑起疫情防控的法治防线。

  面向未来,立法者勇于探索创新。2021年制定的《上海市数据条例》提供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范例,是一部考验立法者智慧与尺度的前瞻性立法。不到一年,上海又出台了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这个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法规,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一件件透着温度的民生法规相继诞生。如《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明确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去年9月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一出炉就赢得网友点赞,大家称设立“第三卫生间”、对设摊不再“一禁了之”等条款体现民意,尽显城市“烟火气”,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联系点像种子催生更多民主实践

  去年9月28日,12位市民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分享了他们参与四部立法的故事。他们中有因“脱口秀”火了的外滩警察、奔忙于五角场区域的快递小哥、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工人新村的居民……12人讲述的内容各有不同,但这些生动鲜活的立法故事,都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关。

  当天,来自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的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戴涛感慨:“联系点像种子一样催生出更多民主实践活动,让‘家门口的声音’听得到、可采纳,使民主的获得感看得见、能体验。”

  这些年,从“首提地”发轫,市人大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从10个增加到25个,覆盖全市16个区,这些联系点开进了居民区、村委会、校园、工业园区,架起了一座座普通民众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彩虹桥”。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对80件立法提出建议11740条,其中1124条在本市立法中采纳。

  站点小载体、民主大气象,越来越多的民情民意搭上了这部“立法直通车”。《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征询意见时,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黄冬艳提出,很多小微企业没有法务团队,更需要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落实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这一建议被采纳,最终通过的法条中,“高新技术企业”改为“企业”,这让受益企业数呈几何式增长。

  五年来,25个立法联系点的功能和内涵在不断延伸深化,从参与立法,向参与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深化,如今已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民主协商的平台、宣传法治的阵地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窗口。

  除了联系点,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还架起了5500多座“家、站、点”连心桥,基本做到了上海每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有4.3万人次各级代表通过“家、站、点”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全过程人民民主绽放在上海的各个角落。

  回应代表之问,监督彰显“人民至上”

  一年多前,市人大代表林荫茂发现,家门口的人行天桥没有电梯,老人、残疾人过街很不方便,这些天桥成了城市交通“十字绣”上的“漏针”。

  “代表之问”提出后,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工程很快被纳入上海市实事项目。去年9月,林荫茂惊喜发现,之前一直追踪的肇嘉浜路人行天桥加装了电梯。不仅如此,在市人大全程监督和推动下,38座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工程基本完成。

  人行天桥加梯增进了民生福祉,积极回应了“代表之问”背后的人民关切。回首这些年,市人大的诸多监督事项均指向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彰显了“人民至上”理念。

  2019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800多名代表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实施后,市人大连续四年监督推进,赴16个区开展明察暗访,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代表们感叹:在申城,垃圾分类工作已成新时尚。

  养老遇到哪些困难?0-3岁婴幼儿家庭怎么托育?这些年,“老小旧远”是市人大监督的一个关键词。比如市人大连续三年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以及社区养老专项监督;瞄准“最柔软的群体”,市人大开展婴幼儿托育工作情况专项监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编织起严密的法治守护网。

  安全生产一头牵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2021年,市人大首次探索多部门开展合作、多部法规综合执法检查,全市6600多位四级人大代表对城市运行安全开展了一场全面“体检”。去年,一场为期9个月的城市安全综合执法检查深入开展,检查企业和单位超过2000家,督促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有力维护这座超大城市的安全运行。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