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显示——
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行善渐受重视

2023年4月4日9: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选稿:马芸

  “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自己正好有能力,自然就帮了,没有什么‘为什么’。”

  “我接触到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捐出稿费、房子,服务于学生、学校和社会,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校友影响是蛮大的。”

  “对我们来说,教育公益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一时热情冲动,而是经过20年对‘旅游+扶贫’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和思考后沉淀下来的使命。”

  ……

  这些“心路历程”出现在《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简称《报告》)中。该报告样本量超1000份,历时两年完成,由招商银行携手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于3月29日在深圳发布,呈现出国内高净值人士的慈善认知和参与情况。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王颖表示:“近年来,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追求事业成功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以善行义举贡献社会价值,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回馈社会、涵养家风,进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实现精神与财富的双线传承。”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慈善事业正走向“博大精深”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博”指格局大;“大”指体量大;“精”指专业化水平提升,慈善规划巧妙;“深”指影响深远。王振耀建议,在高净值人士参与慈善过程中,政府、媒体、智库、财富管理行业需“因势而变”,更科学、智慧地引导、支持财富向善。

  从参与情况来看,高净值人士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继续行善意愿强烈。八成以上受访者曾参与过捐款捐物或志愿服务等慈善活动,慈善为参与者带来个人成长、家庭发展、社会关系、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0年会增加慈善投入,其中1.3%参与过慈善的受访者愿意将一半以上的个人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高净值人士的慈善认知水平和慈善参与率以及慈善捐赠水平正相关。越了解慈善公益者,慈善参与率越高,捐赠投入规模也越大。例如,对慈善“非常了解”的受访者,慈善参与率达到96.8%,该群体最高捐赠规模达亿元及以上。

  《报告》发现,千万元以上捐赠人更重视发展类慈善议题。无论捐赠多少,受访者的第一慈善选择均为“扶贫济困”,但是后续选择有较大差别,第二选择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议题。

  同时,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行善渐受重视。大额捐赠人通过慈善组织行善的比例为63.2%,而其他高净值人士“直接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的比例最高,达到56.9%。7%的受访者创办了自己的公益项目或机构,4.2%的受访者设立专项基金或慈善信托,还有3.4%的受访者尝试过影响力投资。此外,大额捐赠人使用现代慈善工具的比例高于非大额捐赠人。

  《报告》显示,企业是中国慈善捐赠的“主力军”,10位接受访谈的人士中,有8人是第一代创业者,他们的慈善事业始于“回报社会”,重视“社会需求和政策引导”,兼顾个人兴趣和优势,非常强调慈善机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参与慈善更亲力亲为。调研团队发现,女性受访对象选择志愿服务和参访公益机构或项目点的比例均高于男性。

  《报告》也发现,慈善已成为家族传承重要载体,是高净值人士培养教育下一代并凝聚家族价值共识的重要方式。1/4的受访者已经或计划要开展家族慈善规划,3/4的受访者在下一代培养上做过公益慈善相关安排,例如鼓励下一代日常行善、去公益组织实习或工作、参与家族慈善规划与事务讨论等。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晏蓉介绍:“这次调研发现,高净值人士进行大额捐赠存在3个痛点:不了解慈善相关政策和行业信息,面对大量慈善组织和项目,缺乏筛选能力;受经济周期、代际传承的影响,慈善项目难以长周期运作。”

  《报告》认为,引导更多高净值人士参与慈善并创造社会价值,需要服务倡导。在服务供给层面,应面向不同资产规模、不同慈善认知阶段、不同慈善参与程度的高净值人士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慈善咨询、配套落地支持等服务选项或一揽子解决方案;在慈善环境和社会氛围层面,应着力完善慈善法律配套政策、提升各界慈善认知水平、优化慈善行业生态、提高慈善体系的活力和效力。

品牌项目 更多>>
“孝亲敬老”慈善公益项目

“孝亲敬老”慈善公益项目

为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特设立“孝亲敬老”慈善公益项目专项资金池,在全市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发放爱心慰问包、帮助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人提供爱心助浴、...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