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两会大幕今天开启,市政协委员们用一份份精心打磨的提案书写履职答卷
聚焦发展谋良策,关切民生增福祉

2024年1月22日9:46 来源:文汇报 选稿:马芸

  2024年上海两会的大幕今天正式开启,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们准备就绪。昨天是政协委员报到的第一天,政协委员们聚焦发展谋良策,关切民生增福祉,用一份份精心打磨的提案书写履职答卷。

  记者获悉,截至昨天下午,大会已经收到提案428件,提案委员会正在认真开展立案审查工作。记者梳理发现,围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等多篇“文章”,广大政协委员以扎实的调研和走访积极建言献策。

  为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助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政协委员章毅等16名委员共同递交了《关于将人源干细胞外泌体产品纳入院内制剂管理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构建前沿产业的政策环境,通过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培养跨界人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措施,使得上海在全球生物医疗产业中取得更加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立旻委员递交了《关于充分挖掘上海大科学装置潜能,支撑开展原创性科研的提案》。他建议,更好利用好大科学装置,为青年学者提供大科学装置使用的独立申请通道,支撑原创探索,鼓励勇闯无人区。同时,加大国际化利用效率,建议大科学装置向全球青年学者开放,以吸引全球青年学者来沪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研究。

  近年来,上海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尤其是总部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总部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截至去年7月,上海已认定5批共计501家民营企业总部、总部型机构,业务涵盖制造、信息服务、批发零售、科技等多个领域。

  委员们调研发现,上海民营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政府支持和服务靶向还不够精准,对重大创新和突破性的项目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对此,市工商联递交《关于推动上海民营总部经济发展,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的提案》,建议优化总部经济产业布局,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发展为聚焦点,以新兴领域为着力点,高标准、前瞻性地编制民营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总规划。同时,进一步强化总部人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此外,致公党市委今年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溢出效应的提案》,建议成立虹桥新区,并改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从而加强体制建设的突破,形成“虹桥命运共同体”。通过赋予管委会更强大的跨区域、跨部门的利益共享协调职能,制定相关跨区域合作激励机制。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今年上海两会上,委员们纷纷聚焦文化,认为上海应当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发挥领先的创新优势,提能升级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这意味着可以用活用好红色档案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对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基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打响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推广和用户反馈交流渠道也有相应堵点。对此,民进上海市委今年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议》,建议推进区域联动,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推动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传播。比如,从上海红色档案资源的时空特点出发,连点成线、连点成片,并加强与其他省份红色资源的合作。同时,全面摸清上海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保护、整理状况,实施针对性保护方案,加强数字技术在保护及保存中的应用。

  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6.83%,人均阅读超13本,主要数据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民进上海市委今年递交的界别提案建议,上海应结合实际,根据《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制定《上海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要让市民更容易借到想阅读的书。”民进上海市委还建议优化基层阅读服务网络,丰富图书馆馆藏,同时与教育部门合作,探索将中小学、高校图书馆纳入阅读服务网络,拓展图书馆、书店等阅读设施延伸服务范围,此外,与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场馆合作,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研学线路,形成大公共文化场馆研学服务体系。

  上海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能与科技创新形成“互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将递交书面发言《关于上海加快培育“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建议》,认为应当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文化创意与智能技术双向促进为特色,着力于培育壮大文化数字智能产业。“通过各类平台,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打响上海以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品牌模式。”

  助力一流营商环境

  上海正持续优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提供服务保障,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委员们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建言献策,旨在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民建上海市委今年递交了一份《关于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制定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套餐,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研究建立政策兑现信息化服务平台体系,开发应用政策查找、政策匹配、政策推送、政策解读等功能,解决相关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等痛点。“既要精准施策,优化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还得搭建平台,加大对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

  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应该不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民建上海市委在递交的《关于打通堵点助力消费品进口便利化的提案》中建议,利用平台经济优势和制度开放优势,增强市场主体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比如,鼓励中小外贸企业与拼多多、得物、小红书、抖音电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对接,提升市场主体的内外贸融合能力。民建上海市委还建议,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的贸易新模式,多领域共同发力,促进消费品进口便利化工作,可以推进“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依托全球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业主体和消费品牌,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

  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置于首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一线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关系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近年来,上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力度,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为了让这项民生工程更进一步,祝学军委员在《关于人才安居的提案》中有所建议,鼓励各大产业园区对闲置的非居住建筑进行功能置换,构建集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众创空间、生活配套等浑然一体的产城融合新模式,经消防安全等认定由区级纳管。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是上海在2023年开展的全新探索,主要针对一线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创业初创人员定向供应。未来,这样的“家”会越来越多,让城市一线工作者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在一些委员看来,针对这一群体的租房问题,要立足顶层设计,先立后破。所谓“立”,是指制定租赁住房供应的短、中、长期规划,根据市场化建设、改造及运行管理模式,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推动落实;“破”,则要以问题为导向,调整、破除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既要避免租房乱象,也要为社会资本进入提供适宜的机会。

  托起幸福的“夕阳红”,成为人民城市建设应有之义。今年上海两会,养老话题依旧热门。一些委员表示,应该优化居家及功能社区的康复服务模式,推动从康复理念走向复能理念。这不仅仅是帮助老年人康复到原有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和自理能力。也就是说,康复服务不再局限于医学治疗,而是向更广泛的康复、康复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介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营造“家”的氛围,“生活秀带”变身为宜居宜乐宜游新空间。上海的“一江一河”滨水生态空间,孕育于人民城市建设的发展推动,产生于让滨江水岸回归城市生活的深入实践。吴健生等委员对于推进“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提出真知灼见,比如,建立分区分段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丰富设施功能业态;垂直空间分层设立使用权,探索实现滨水区域土地从传统切块式管理向立体分层式管理的转换、从单一功能管理向复合功能管理的转换,不断提升滨水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工业遗存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各区段功能定位和工业遗存风貌特征,按需复合商业、体育、文化、展示、科普等功能。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也需要有规律的“新陈代谢”。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上海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建设“口袋公园”,持续改善城市生态;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增强安全韧性……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动场景,不断记录着城市温度。致公党上海市委从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更新、推进工业用地转型、引导产业发展新方向,以及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等角度出发,提出未来城市更新的运作策略。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