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是心灵和行动的结晶

2021年5月31日13:26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吕子明

  袁隆平同志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悲哀。袁隆平在他一生的不懈奋斗中,把杂交水稻的培育成果推到了世界最高水平,打破了以往人们几乎不敢想、不能想以致不去想了的梦想,为实现中国人把满满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伟大目标,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

  当人们由衷地致敬袁隆平时,却发现袁隆平还不是党员,这就有点匪夷所思。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的党员队伍数量已经达到9191.4万的情况下,在我们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积极分子几乎都是党员的情况下,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居然不是党员,这怎么可能?是不是袁隆平所在地方的党组织工作有所不足?

  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理所当然的,实际情况却是在袁隆平年轻的时候,遭遇到了难以理喻的社会环境,卡住了他的入党道路。当他以后做出成绩,在专业道路上大步迈进的时候,党的组织也曾找过他,要发展他为党员,要给他当官压担子,但是,这都被他婉辞了。袁隆平考虑的是他的研究工作一刻不能离开试验田,天有不测风云,事有缓急轻重,他不能因为别的事情而耽搁了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平的这种表态无可厚非,他也不是心有旁骛而言不由衷,因为当其他党派听闻袁隆平不愿入党后,也来做工作,希望袁隆平加入他们的组织,这同样也被袁隆平拒绝了。

  我们常常把对一个人的最好评价定义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而由于袁隆平不是党员,似乎不能冠之以忠于党以及党的忠诚战士的光荣称号,这让一些人感到失落,难以接受,总觉得对袁隆平的评价不到位。

  如何理解忠诚二字,查词典,解释是“赤诚无私,尽心竭力”。固然,忠诚是要有具体对象的,大至我们常说的祖国、人民、党、领袖,小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职业、家庭、朋友等等,就是我们所要忠诚的对象,这也说明,一个人和其所忠诚的对象之间是要有一定关联的。没有关联谈何忠诚。但这种关联又有着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有形的就不必说了,也好理解,而无形的就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因为这种无形其实是放在心灵深处和行为之中而不一定表露出来的。就如鲁迅,他把共产党的领导人瞿秋白视为自己,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他热情祝贺红军的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表示“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他公开宣布,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由此,曾经“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鲁迅,找到了正确方向,更加英勇地秉笔而战,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犀利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在国民党统治区发挥了无与伦比的特殊作用。因此在鲁迅逝世后,党中央给予鲁迅崇高评价。鲁迅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共产党,但却丝毫无损于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也不能抹去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忠诚于党的事实。

  说到袁隆平,那就更为清晰了。袁老90岁时,他对记者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当记者问袁隆平会不会担心再次出现这种现象时,袁老却自信地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袁老为什么能够这样说?是因为现在有了高产杂交水稻,给他壮了胆,使他有了底气。袁老最初的愿望是能够让大家吃饱,但在与易中天对话时,他却畅想起解决农村贫穷问题。他欣然说道: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很少的土地,能产很多的粮食。多出来的土地种经济作物,穷的问题就解决了。

  建党一百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现在正在走向强起来。其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让老百姓的肚子都能饱起来。袁隆平从自身的切身感受中自觉地把这一重任扛起来了。他说,妈妈在幼年时给他种下了一粒种子,而他要用一粒种子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这样的抱负和我们党的宗旨是完全契合的。袁隆平用一种简单朴素、毫不矫作的语言解读了我党的初心和宗旨,解读了我党当前的梦想和目标,他一生的奋斗舍此而别无他求。袁隆平不就是一个为了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而冲锋陷阵的先锋战士吗?说他是忠诚于我们党的,难道就不能为我们党,为我们广大的党员,为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吗?

  由此想到,我们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历经百年而越战越勇,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和战斗力,就是有无数的袁隆平这样的志士仁人,追随党,忠于党,矢志为党冲锋陷阵、砥砺前行。往深层次想一想,恐怕这才是我们党百年来能够跨越种种艰难险阻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真正原因。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把袁隆平引为知己,引为战友,为袁隆平骄傲,向袁隆平致敬!

  习近平同志在委托湖南省领导看望袁隆平家属并转达他的亲切问候时,高度肯定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隆平以平凡的一生书写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华彩乐章,以卓越的成就宣示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他用灵魂和行为写出的忠诚,将永远矗立在祖国大地上,闪耀不灭的光辉。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