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并不浪漫

2021年6月14日9:27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作者:潘益大

  一段时间来,云南西双版纳15头亚洲象一路象(向)北迁徙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围观,也给一些网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兴味。

  随着各种关于大象北迁帖子的爆棚,这一事件甚至受到了众多欧美媒体的关注,由此让世界看到了一系列善待动物充满温情的暖心画面,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中国故事。

  不用说,此时此刻仍在四处游走的亚洲象,已然成了人们热议的“网红”。

  公开报道显示,这群大象早在去年12月就已离开原来保护区栖息地,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四五百公里,目前正在进入省城昆明附近区域,当地监测人员日夜跟踪,不时发出预警,提醒附近村民疏散躲避,以免发生意外。

  当人们满怀好奇追寻大象行踪之时,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原本好端端生活在国家保护区的大象,何以会突然“离家出走”,以致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

  迄今为止,比较一致的分析认为,食物的短缺是大象出走的主因之一。野生大象通常以杂草、树叶等为主要食物,一旦出现食物或水源匮乏时,大象便会离开原住地外出四处觅食。

  问题在于这些大象原本都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难道在国家规划的保护区也会出现大象食物短缺的现象?事实似乎正是这样。

  历史上,亚洲象一直处于数量锐减的状况,经过长期的努力,随着自然保护区的日益增加,大象重新恢复增长,这自然增加了对食物的需求量。多年来,不时有象群走出保护区的事件发生,其目标往往都是进入人类农田觅食玉米、香蕉、甘蔗等作物。

  虽说大象数量有所增长却终究有限,而象群之所以屡屡走出保护区,更深层的原因,据说是当地大面积经济作物的种植,导致人类活动对西双版纳天然林的侵蚀,破坏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无奈之下,包括大象在内的热带雨林野生动物才本能地外逃,以寻求生物多样性更加完备的栖息地。

  这里提及的经济作物,既包括橡胶林、茶树,也包括中药砂仁等。有多篇报道披露,在原先亚洲象活动区域,人们一般都采取砍伐焚烧原始森林及草本植物的粗暴方式,求得更多种植经济作物的空间。换言之,由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造成人象活动空间重叠,进一步加剧了人象之间的冲突。

  比如,以中药砂仁种植为例。据2019年一篇题为《勐腊自然保护区砂仁种植现状及管理对策》的论文提供的数据,勐腊自然保护区内砂仁的种植分布为实验区60%,缓冲区35% ,核心区5% 。对林下种植砂仁的植物群落研究表明,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后造成70%-90%物种流失,98%的个体消失。灌木、草本植物基本被清除,种类流失率达100%,而乔木物种的流失率达60%-70%。

  据说,从卫星上看当地一些区域,显示森林覆盖率很高,可实际地面上与经济作物无关的丰富多样的杂草、小灌木等常被清除一空,从而出现所谓亚洲象栖息地的萎缩化、岛屿化、破碎化现象。有专家警示,不尽快改变象群活动空间压缩、通道不畅、食源不足等情况,未来种群退化与人象冲突事件还可能继续发生。

  也就是说,当网友以一种轻松娱乐的心态来追踪大象北迁的点点滴滴过程时,对象群而言却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潇洒,或许把一路“象”北,称之为一场生死攸关的突围自救行动更合适。

  诚如一位网友在跟帖中说的那样,“全国人民追大象追得这么开心,每天看看大象走到哪儿了,大象今天又卖什么萌了。可这件事一点也不让人开心,一点也不萌,相反它太可怕了。”

  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对动物造成了伤害。在这个意义上,准确适时地揭开15头亚洲象一路“象”北之谜,对我们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契机。

  如果通过这件事,最终能使我们重新学会如何与野生动物打交道,进而改变当下亚洲象保护的散乱无序状态,为大象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自然保护区,那理当在此先给个大大的“赞”!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