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依然有爱,请给身边的暖意大声表扬

2022年4月11日9:00 来源:文汇报 选稿:马芸

  这些天,“上海怎么了”“上海人怎么了”是网络社交平台最激烈的舆论交锋场。似乎人们熟悉的上海变得一无是处,唯有大声责备、讥讽、谩骂才是表达正义和悲悯的唯一方式。甚至,还有不少被谣言煽动的无端愤怒,把一场对病毒的宣战,演变为对一座城市以及生活在此的人的敌意。此时此刻,这样暴戾恣睢的口诛笔伐,与高位运行的疫情,一样让人揪心。

  诚然,抗疫大仗硬仗当前,上海仍有千头万绪的难题需要解决。望着每日新增的感染人数,人们的焦虑和彷徨都是可以理解的。对封控良久的疲惫、对生活物资是否充裕的担忧、对疫情之下一老一小“最柔软”群体的牵挂、乃至对疫情后生活的未知,凡此种种无非人之常情。

  但疫情下的点滴微光和人与人之间缕缕温情善意,同样是抹不去的。在一座常住人口多达2500万的超大型城市,所有人的悲欢不尽相同,但请相信,它一定是可以相通的。所以,才会有素昧平生的人在风雨中为彼此撑伞,才会有太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故事反复在疫情下的上海发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妨给身边的暖意多些实名表扬。就像网友们在公众号“拾遗”的博文下,留下那长长的拉不到底的留言——“虽然大家都很难,但都还保持着作为人的光和热”“我们需要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地埋怨责怪”“上海这座城市不缺爱”“缺的是说出爱的声音”……

  上海是依然有爱在的。

  这些天,我们有日常掐点抢菜的焦灼、有对物资断档的惶恐,但我们也要为一个人一天奔袭400多公里、只为更多宝宝不断口粮的“奶粉骑士”使劲鼓掌,要看见为了2500多万人的菜篮子,太多骑手、司机、基层工作人员正夜以继日地抢收抢运,新一批的非涉疫骑士也驶上街头了。

  我们接力转发过一个个让人崩溃的求救信息,但我们不能忽视,医院的急诊、妇产科、专门的血透病房已被命令应开尽开,各大媒体平台的求助通道、民间的互助,最优先级的就是生命。当越来越多渠道为救命信息打开,生命救援的速率在渐渐提升。

  我们刷到过准备仓促、条件不堪的临时隔离点,但我们也为每天成千上万次拧瓶盖而磨破的手狠狠心疼核酸检测小姐姐,为昼夜鏖战、96小时抢出五万张床位的方舱建设者点赞,也要理解一天猛增两万病例的重压,于一座人口高密度城市无异于抵御洪水。

  很多人为配发的保供套餐久不到位、楼里的阳性感染者迟迟未转运而烦恼、愤怒,但我们也会为了急于返岗的护士与那位敢担当肯实干的居委书记间的对话潸然泪下;更请别忘了,为了民生和抗疫,不计其数的医护、民警、疾控人员、基层干部已经20天、一个月没回家,他们夜里和衣甚至席地而睡,三四个小时后,又是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一条好汉。很多人为不文明的吵架、打架而生气,可是绝大多数时候大家遇见的,分明是互通有无、互助互帮、争当志愿者为大家服务的中国好邻居。一条小狗的生命掀起了怒意,可是年轻交警在执勤间隙投喂流浪狗的一幕,何尝不值得更多赞许。

  事实上,所有默默坚守在一线日夜兼程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基层工作者,甚至每一个足不出户的市民,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普通人,都在以点滴微光照亮暗夜,用个体的善和爱来守护上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所有这些爱的点滴,渗透在城市肌理中,并没有因疫情的严峻而被雨打风吹去,却有可能淹没于无休止的谩骂和戾气中。在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兴媒体爆炸式发展的当下,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一分钟便能被转载成百上千次,一则戳中人性弱点的闹剧也会在短短时间被送上热搜,成为某些只图流量、罔顾责任的“大V”带节奏煽风点火的流量密码。而许多人,在情绪先行下看似逞一时口舌之快,却令自己陷入了无意识愤怒的负面“信息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的影响,荀子早在两千年前便说得透彻。好的环境能激发出人性中更多的善意,反之亦然。那么,就请对同舟共济、心往一处使的家人们,多一些鼓励和善意,对身边的点滴爱大声表扬,好让更多正能量被激发,成为我们面对这场必须打赢的大仗硬仗的坚强底气。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