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用个性化服务助力社会救助"快准实"

2024年1月18日9:49 来源:上海长宁 选稿:马芸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长宁区民政局着眼推动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开展大调研、大走访,通过建立健全信用告知承诺制、信息共享核查制、社区救助顾问制,不断优化社会救助,兜好民生底线。

  “感谢社区救助顾问团队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不久前,低保对象顾先生向区民政局表达了感谢。顾先生因身体原因,常年领取病假工资,妻子50多岁,因社保缴费年限不足,无法办理退休手续,女儿正在就读高中。顾先生一家几年来一直依靠低保维系生活,签订了《社会救助对象信用告知承诺书》后,他所在的单位为其办理退休,立即主动告诉社区救助顾问,以便街道及时为其重新评定低保资格。经过重新评估,核定结果超出人均收入低保标准,工作人员适时为其办理退出低保手续;同时,顾先生一家作为受助诚信人员,享有“适时从优从快办理”相关救助的待遇,救助顾问主动联系顾先生,为其宣讲低收入家庭相关政策,又优先为其办理低收入困难家庭专项救助资格认定,最终审核通过,减轻了顾先生一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压力。

  主题教育期间,长宁区民政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社会救助对象普遍缺少承担义务的意识,存在有意无意地隐瞒个人经济等状况变化,以期多享受救助待遇;一线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普遍问题与特殊情况处理尚有进步空间等情况,用创新的办法破难题、增能力,推动社会救助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提质增效,在兜住底的基础上,更好实现兜准底、兜好底。

  顾先生的经历正是受益于区民政局在调查研究期间,出台了《长宁区关于实施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度的意见》,并在全市率先尝试社会救助领域诚信信誉改革,通过引导群众自主承诺、履行承诺和信守承诺,培育社会救助诚信受助氛围。截至2023年9月底,全区提前实现社会救助对象信用告知承诺全覆盖,其中,有13户21人主动告知就业、退休、婚姻变化等情况,主动退出社会救助,初步构建起“个人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救助格局。该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案例。

  与“信用告知承诺”配套,使“践后核查”有手段,“诺而不实”能发现。为了进一步让各部门之间“动态管理”更及时,围绕强化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区民政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残联、区大数据中心和10个街镇,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长宁区区级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核查机制的意见》,构建“1+6+10”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核查机制,形成长效常态,深化“督导+核查”动态管理,特别针对救助对象中在监狱服刑、就业状况变动、已死亡人员、残疾等级变更等情况加强信息互联核查,在本层级探索建立全链条、无死角的信息共享核查长效模式。2023年以来,已完成4轮次27200余人次信息核查工作,及时获取死亡人员、新就业人员、服刑人员等共享数据,切实做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近年来,长宁区全面推行社区救助顾问制度,组建起“专业社区救助顾问+社区救助志愿者”队伍,目前,已集结区级层面、街镇层面、居委会层面、社会层面等230人的队伍。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救助顾问制,让“救助服务”更温暖,区民政局通过对“社区云”筛选的社区困难群体线下走访排摸,确定重点关注人员清单,结合线上综合评估结果,明确“中度、高度”困境家庭,以“一对多”社区救助顾问结对帮扶的模式,制定“一户一策”救助方案,实现“线上大数据”与“线下铁脚板”无缝衔接,促进了“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的更好结合,更快更好地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30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