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15:53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区 作者:王芳
慈源于爱,善重在行。2016年,我国第一部《慈善法》正式实施,为慈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江川路街道秉承“精准慈善、慈善百姓”的理念,将弘扬慈善文化、精准慈善帮扶、推动慈善发展作为江川慈善工作开展与落实的三大方向,形成有江川特色的慈善工作。
弘扬慈善文化,广开善门,传播善念
慈善事业是一项播撒希望、传递温暖的幸福工程。江川路街道慈善工作结合江川的“四驱联动”,将慈善融入工作,借力拓展。一是“千万人帮万家”的慈善活动持续至今20年,覆盖至江川48个社区,2020年社区居民捐款17万元;社区企业上海闵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捐款126.4万元(包括抗疫捐款);疫情期间92家爱心企业赠送口罩、牛奶等,价值174.86万元,体现了居民和企业的慈善意项;二是2014年江川成立“香樟家园”专项慈善基金以来,每年举办 “蓝天下的至爱”大型慈善活动。2020年9月在合生邻里中心举办了抗疫主题的慈善活动褒奖了相关的企业及个人,并为江川阳光家园的残障人士及自闭症儿童组织了公益体验活动;三是结合形势开展“互联网+慈善”的宣传模式,通过“今日江川”等各种网络媒体,全年宣传达80余次,积极传递慈善大爱的正能量,通过宣传和活动把江川打造成慈善大舞台。
精准慈善帮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江川路街道慈善工作站作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在江川路街道设立的工作机构,始终聚焦群众关切,以为群众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为主旨,针对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适时帮扶、精准救助,确保慈善工作落到实处。
分类施策,常态帮扶。江川辖区内有不少家庭因病、因教育、因各类突发状况而陷入困境。2020年江川路街道慈善工作站帮扶因病致困群众18人次,帮扶金额1.8万元;帮扶因疫情致困的群众14人次,帮扶金额2.48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助学54人次,帮扶金额19.26万元。
聚焦个性化需求,长效关爱。江川路街道工作站围绕“急、难、救”,由爱心企业出资设立“暖心专项基金”。解决社区群众遭遇突发性、急迫性的问题,实现慈善公益广覆盖、持续性。2020年暖心基金、优抚对象帮困、两劳人员子女等项目,共计27.6万元。
推动慈善发展,薪火相传,一路前行
激发社区“行善积德,助人自助”的自治公益氛围。江川路街道具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基础和群众共识,社区公益善举越来越多。2020年通过社区“老伙伴”计划,实现340名低龄老年志愿者结对1700余名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家庭式辅助服务;居委志愿者结对江川15名孤老,做到日日有互动,周周有探访;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组建各类公益志愿团队慈善活动。比如:“江爱传承*交心”团队,由交大志愿者为孤老、残疾人士提供生活服务;“爱心守护一小时”团队,由电机学院志愿者为双江小学放学点,提供交通秩序维护等等。目前江川在线志愿者达25907人,46个志愿服务站、10个志愿服务基地。
建立企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结对共建机制。“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近年来慈善文化逐步浸润到江川社区的企业文化之中,企业对慈善公益事业越来越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愈发的强烈。2020年在党建引领下,居民区党组织通过“双清单双认领”共建210家企业,提供各类公益服务项目175个。
探索基层“丰富公益内涵,慈善有效补位”的创新模式。按照区政府对闵行慈善的要求,街镇慈善工作要完善慈善事业的“培育发展、宣传倡导、政策配套等机制,努力构建系统完备、布局合理、主次协调、运行有效的慈善体制机制”。江川路街道慈善工作站今后将依据《慈善法》,把社区慈善基金会的发展融入到全区慈善基金发展的总规划中,在区基金会的统一组织下,依法行善,精准慈善。社区基金要做好区慈善基金的拾遗补位工作,重点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环境整治、安全教育、尊老爱幼、社区志愿公益活动等。同时街道工作站要争取区慈善基金会的支持,更好地开展社会公募,开展日常募捐,扩大江川慈善基金盘子,搞好慈善济困。
众人拾柴,汇涓成海。慈善是人类爱心的生动表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亦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川路街道将结合滨江梦创新城的发展目标,充分挖掘社区各类慈善资源,大力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良好慈善氛围,让慈善根植于江川,茁壮于江川、收获于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