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未曾谋面的救助,一份穿透疫情的温暖

2022年7月19日10:12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 作者:莘庄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4月的上海,疫情的阴云重重地笼罩着这座繁华的城市,往昔车水马龙的道路,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像成了过去式,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鍵。

  疫情中的一封求助信。4月正是上海疫情防控的吃紧阶段,莘庄镇抗疫工作的重点不仅落实在防疫措施上,还在关怀民生的细节上。在抗疫最困难的时候,畅通渠道收集各方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莘庄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救助部门接到了镇文体中心转来的求助信。求助的老人名叫冯买贵,来自河南鹤壁农村,其儿子今年3月初在沪出差时突发大面积脑梗急救送医。于是这辈子最远只去过县城,只会讲当地方言的老人匆忙来沪照顾重病的儿子。谁料上海突然疫情暴发,儿子的病情、经济的压力、疫情的带来的影响,让冯买贵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幸亏负责本镇宾旅馆滞留人员工作的文体中心主任丁超在排摸困难群众情况中发现了这位老人,了解到了其面临的困境,及时将情况反映至社会救助部门。

  疫情阻断不了救助的脚步。虽然疫情给救助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阻断了来去的道路,却阻不断救助的脚步。受理中心副主任瞿智惠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通过电话、微信,与冯买贵本人、家人及其户籍地河南鹤壁市淇县民政局取得联系,对其家庭进行了深入了解,全程通过微信与其家人保持联系沟通,开启绿色通道,在线办理救助申请。在淇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冯保磊股长的协助下,很快了解并核实了老人的家庭情况。老人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小蜂窝村人,夫妇二人均是农民。其子冯玉龙,34岁,就职于北京某公司,从事销售业务,一子未满2岁,妻子无工作。其子在沪出差发病后,经闵行区中心医院救治后,目前病情稳定,但仍需插胃管,无法正常进食,同时因右侧瘫痪肌张力高需尽快转康复医院进行专门治疗。但因疫情爆发,医院封控,无法转院,错失最佳康复期,耽误康复时间,如再拖延,将对病人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更为困难的是在沪救治期间,儿子的两次手术医疗支出及因疫情家属无法陪护而产生的护工费用高昂,冯买贵来沪后暂住旅馆,每天住宿费120元,为了节省开支,老人仅靠救济食品及方便面维持基本生活。截止目前已产生医疗费约30万元,住宿费用约6000多元。因是是异地就医,医药费需全部自行垫付,事后由社保所在地医保再予结算。又因周末发病,不属工伤范围,医保统筹以外的费用全部自付。冯买贵夫妻均是河南当地的普通农民,在沪的医疗、陪护及生活支出使该家庭不堪重负,造成了巨大困难。

  救助与疫情赛跑。了解到冯买贵家庭的困境后,镇受理中心立即向区、镇两级领导进行了情况汇报,并积极开展救助。镇人大主席巫岭、区慈善基金会鲍运刚副秘书长通过区、镇两级部门、闵行区中心医院等多方沟通,几经协调,想方设法协调老人及其儿子的康复和返乡问题,为其能后续进行康复治疗争取最快的时间。在疫情逐渐好转的4月底,在各方坚持不懈地努力下,闵中心联系了一家康复医院,在取得冯买贵及其家人的同意后,将其儿子转院接受康复治疗。更让老人安心的是,他也可以去康复医院,陪在儿子身边贴身照料。考虑冯买贵家庭实际,前期的治疗费用及后期的康复费用依然是家庭的巨大压力,镇受理中心向区慈善基金会申请救助金30000元,帮助家庭缓解燃眉之急。

  疫路上的援手皆是温暖。在给予资金救助的同时,对这位老人,还给予了生活上的照顾。文体中心主任丁超得知其困难后,积极协调,将老人接出旅馆,送到区社会面滞留人员安置点,解决食宿问题。老人3月初来上海,时值初春,春寒料峭,一身冬装,转眼时近5月还穿着冬装。因疫情阻碍,商店关门,快递不通,家人无法解决老人衣着问题,万不得已向镇受理中心副主任瞿智惠请救帮助。在询问了老人的鞋码、身高尺寸后,发动受理中心的党员和工作人员捐衣捐鞋,为他及时送去了春夏季的衣服、鞋子等,东西不多,却送到了老人的心坎上,让冯买贵远在河南的家人也能安心放心。

  6月的上海,初夏的阳光温暖而不灼热,穿透了笼罩在上海的阴云,一切逐渐回到原来的样子,6月6日老人和儿子终于踏上期待了3个月回家之路。在上海的3个月,虽未曾与受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谋得一面,但每一通电话,每一条微信,都让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重燃希望,让这个在沪的异乡人感受到了上海温度,闵行温情,莘庄之爱。

图像

图像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