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奉贤慈善征文选登(六):知青“不了情”

2015年12月7日10:00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奉贤区分会 作者:赖黎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千万城镇青年有组织、大规模地从城市迁移到乡村。在这场被称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中,超过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上山下乡联系在一起。数千万知识青年,或在东方滩涂围海造田,或在西域大漠枕戈放牧,或在南疆雨林垦殖割胶,或在北国沃野拓荒屯边……在中国最偏僻、最闭塞的乡村,他们辛勤耕作,他们传播知识,他们医疗济困,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造福一方,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苦难中铸就辉煌。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上海有一百多万知青到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新疆及上海郊区的奉贤、南汇、金山、崇明等插队落户。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知青,虽然很多人在今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脊梁;但由于诸多原因,在这成千上万的知青中,不少知青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青春和生命。

  “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代青少年被放逐的悲怆印记。四十年过去了,面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现在生活困窘知青,需要有人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至于那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献出宝贵生命长眠在异乡的知青,让他们魂归故乡,更是他们许多亲属的心愿。

  在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当年无数上海中心城区知青的“第二故乡”奉贤,就有一个专门以关爱知青为主的基金——上海知青关爱基金。上海知青关爱基金是在上海盛旺企业集团董事长袁永林先生的鼎力支持与精心筹划下,由其旗下的企业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于2010年发起成立的。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为何突然会想到去成立一个与自己并无多少关联的“知青关爱基金”呢?

  一句感慨,诞生一个基金

  袁永林创办的上海盛旺企业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酒店、高尔夫、陵园、矿产及石材等为主业的多元化综合性投资经营企业。盛旺集团在袁永林先生数十年的悉心经营下,立足上海,业务先后拓展到浙江、江苏、福建、内蒙古等地,部分项目已瞄向了国外。集团旗下主要有国内的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上海瀛新古园有限公司、上海盛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纪念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奥友泰克矿业有限公司和海外马达加斯加诺瓦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老中铜矿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袁永林先生和他的盛旺集团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本着“相携于道,功德兼旺”原则,始终坚持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饮水思源,情系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

  盛旺集团旗下的占地1000余亩的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上海海湾园),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奉新公墓”。2000年,原“奉新公墓”转制为股份制,袁永林任上海海湾园总经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海湾园已成为一座恬静悠远、人文底蕴丰厚的大型人文纪念园。立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十多年来海湾园持续向革命烈士、孤老、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免费提供相应的殡葬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009年,曾经的一位知青,也是民政系统的领导到海湾园调研时,他近望肃穆的陵园,远眺苍茫的大海,非常感慨地说,“当初这里可是一片茫茫的滩涂地啊!想当初,我们数千知青,在这里战天斗地,向大海要地,才把这里围成一片片陆地。”“当初我们这些知青正当年轻,”区民政局领导说。“大家风浪里来,滩涂地里去,好多小伙子为此落下一身病,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家联系少了,也不知道他们生活情况怎么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袁永林想:在奉贤这东海之滨杭州湾畔这片土地上,那么多的知青为奉贤的发展做了贡献;他们中的很多已不再年轻,现在他们的生活状况不知怎样,我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袁永林让公司工作人员到相关部门调查一下,自己也抽空亲自走访了不少知青。这一查一访,着实令袁永林和海湾园的管理层感到震惊:虽然有不少知青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受知青回城大迁徙等相关政策的影响,当下很多知青老人属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中年阶段可以干活挣钱,但进入老年后就普遍存在经济拮据、疾病染身、艰难度日等问题,“空巢”、“失能”、“失独”等令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生活陷入困窘。

  再也不能犹豫了,再也不能等待了,上海海湾园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此,袁永林主动找到上海慈善基金会奉贤分会,提出注入210万元人民币成立上海“知青关爱基金”事宜,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着重帮助上海市曾经在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青中的特困人员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使他们能获得物质援助与精神慰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上海慈善基金会奉贤分会特事特办,很快,2010年11月13日,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成立了。盛旺企业集团每年将拿出一定的盈利划入基金,为知青服务,让老知青走出养老的困境,让广大老知青能安度晚年。

  一座广场,铭记一段历史

  在调查走访的同时,袁永林就在想,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己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当年朝气蓬勃奔赴农村、山区、边疆的一代知青,如今都已进入花甲之年甚至古稀之年,我们现代该用点什么来纪念他们,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建一座知青广场!”袁永林脑海中突然迸出这个念头,“为什么不在海湾园建一座知青广场,建一片知青纪念林呢?这既可以让千百万知青见证自己的青春岁月,抚今追昔;又可以让后人缅怀那段悲壮的历史,还能积淀海湾园厚重的文化、丰厚海湾园的人文底蕴。”

  想到就行动,2009年6月6日,上海知青广场奠基仪式在上海海湾园举行,两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记载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激励来者的上海知青广场奠基仪式。

  知青广场在建设中,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知青大力支持。2009年7月30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党委书记朱勇在上海市殡管处负责人陪同下,到上海海湾园视察上海知青广场建设工作。来自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新疆和上海郊区农场的原上海知青,听闻知青广场的建设后,慷慨捐赠了自己保留的当年“上山下乡”时的珍贵纪念物品。

  2010年3月12日,上海知青广场“知青林”落成仪式在上海海湾园举行。来自原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新疆、上海郊区农场的知青代表200多人参加了落成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翰出席了落成仪式并亲手栽下一棵树苗。数百位老知青风采依旧,朝气不减当年,挥锄挖坑,举铲培土,植树造林,6000多平方米的知青林沐浴着春阳。同年夏季,上海知青广场举行了首批上海知青广场志愿者证书颁发仪式,六十多位来自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新疆、上海农场等地区的回沪知青参加了颁证仪式。这批志愿者在袁永林和上海海湾园博爱精神的感召下,为建好知青广场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海湾园知青广场初见雏形,它由广场、知青林、知青墙、知青路和知青博物馆等组成。迎风摇曳的“知青林”象征着青春常驻,成为维系原来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情感的纽带,也是百万知识青年在进入老龄时代的情感延续载体。两百多米长的“知青墙”,用影雕的方式,呈现了一幅幅知青老照片、知青的签名和知青主要活动区域的特色风光,既是一帧充满艺术元素的巨幅卷轴,又构成了一道美丽风景,还成为镌刻着时代的心灵记忆。蜿蜒曲折的“知青路”象征着风风雨雨坎坷的人生旅途,采集了张韧、杨永青、叶辛、柏万青、金士英、蒋美华、邢燕子、董加耕、周秉和几十位著名知青的脚印,留下一串串历史前行的印迹。珍藏二万多件珍贵物品的知青博物馆内,广大知青纷纷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纪念物品捐赠给博物馆,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通知书、烈士证、乘车证、结婚证、优秀知青奖状奖励证(书)等各类通知证书,有知青当年使用过的“太平车”、风车、手扶拖拉机、水车等各种农具和老虎钳子、针灸银针、帆布箱、铝盆等各种器具,有红宝书、日记、《第二次握手》手抄本等文化书籍,还有烙下深深历史印迹的各种老照片,每一件纪念品,都蕴含着情感,珍藏着悲欢,见证了历史,勾起知青对岁月的回忆。

  2010年11月13日,上海“知青广场”落成仪式暨“知青关爱基金”启动仪式在上海奉贤海湾园隆重举行。这是上海首座“知青广场”和首家“知青关爱基金”。三千多位来自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新疆、沪郊农场的原上海知青共同参加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活动,上海海湾园对特困知青进行了现场捐赠,当场有5位特困知青得到每人5000元资助。袁永林庄重承诺,今后每年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注入“知青关爱基金”。他还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共同参与到“知青关爱基金”的建设中来,一起助贫济困,让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青中的特困人员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能获得物质援助与精神慰藉,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片情怀,温暖一群人心

  知青作家竹林女士曾说过:知青苦难知青知。上海有一百多万知青,现在仍然有近20万知青因各种原因在异乡就业、居住和生活。上海海湾园秉承饮水思源精神,深感公益在心,责任在肩,将“人道、博爱、奉献”的公益精神融入企业血液。

  基金成立伊始的2011年底,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就向60位生活困难的在沪知青送温暖,给他们送上一桶油、一袋米、一张温馨慰问卡和一千元慰问金。在首次的走访慰问中,一些常年身患重大疾病的老知青,第一次接过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送上的慰问品和慰问金,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对困难知青家庭给予的帮助,给生活在困境中的弱势群体带来莫大的精神慰藉。

  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在帮困济贫中,也从最初的一桶食用油、一袋米、一千元慰问金的节日慰问逐步发展到对发生重大疾病的知青开展特别捐助,让这些知青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帮其渡过生活难关。捐助的范围也从开始的个人发展到团体组织,从最初的物质援助发展到文化事业研究保护的精神慰藉,在多个地区资助“知青之家”建设。

  2012年3月12日,在全国第33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发起了“绿色上海,青春同行”的“保护母亲河”青少年植树行动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常态活动每年定期开展。

  在走访慰问中,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了解到,当年上海奔赴全国各地的知青中有很多因公殉职的,也有不少病故及非正常死亡的,他们长眠在遥远的第二故乡。这些长眠在第二故乡的知青,他们的家属亲友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很难去祭扫他们,这已成为不少知青和他们家属心中的伤痛。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为了让这些亡故知青能够落叶归根,为此特别筹建了“亡故知青纪念碑”,凡符合条件的亡故知青,经核对证实,都可以把名字镌刻在“亡故知青纪念碑”上;同时海湾园还拿出优质地块建立“知青苑”,开设花坛生态葬,为贫困知青免费落葬。于是从2012年开始,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夕,都举行“永恒的青春祭”暨亡故知青礼仪落葬大型公益活动。年复一年地把长眠在异乡的知青“迎回家”,让他们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在郁郁葱葱的知青林畔,枕着东海的涛声在故土静静地、永久地休憩。上海海湾园知青关爱基金的善举,给已逝知青家属一个追思和悼念的场所,给健在知青一条维系情感的纽带。

  自2011成立“知青关爱基金”以来,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就是本着为社会、为困难群体奉献的精神,上海海湾园5年来直接捐助累计5000多万元,数千老知青得到资助,让1000多名长眠异乡的知青魂归故里。

  这一颗爱心、这一份奉献是对困难知青的关爱,是对社会的回馈,更是海湾园在发展中不忘社会,不忘感恩的体现。上海海湾园通过自身的点滴奉献,回馈社会,给社会带来温暖,体现了人间真情所在。众多知青也亲切地谈到:有海湾园这样有爱心、知奉献企业的帮助,我们这些困难知青就有依靠,生活的更温暖。

  一路走来,心存爱意,为的是那知青“不了情”。上海海湾园的善行赢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一级公墓、上海市花园单位、奉贤区文明单位、奉贤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董事长袁永林先生也被授予“慈善家”称号。

  “做慈善事业,是自己实践善行”袁永林如是说。信仰,让海湾园慈善做得持久;爱心,让“知青关爱基金”善事做得广泛。践行人道理念,传播慈善精神,他们未来的事业还很长远,因为路长情更长……

品牌项目 更多>>
点亮心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点亮心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自2003年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