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金汇镇退休教师郭裕先义务理发50年

2016年3月2日13:07 来源: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奉贤区分会

  从教师变为“理发师”

  上世纪60年代,理发师还并不多,特别是在农村,人们想不到去可以护理头发。当时27岁的郭裕先,是齐贤镇行前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细心的他发现,长年累月不理发,许多学生的头发里长起了虱子。“要不,我来帮孩子们理发吧。”有了这个想法,郭裕先立马自掏腰包购置了理发工具,说干就干。

  刚开始是“赶鸭子上架”,没经验的郭老师自然剪不好,拿亲戚作练习,剪得七高八低,有的还剪秃噜了毛儿。他就跑到镇上的理发店观摩学习,如“三毛学生意”一般,一步步学,如何剪头发、刮胡子。经过一个月“偷师”,郭裕先慢慢上手了。

  每天吃完午饭,郭老师的办公室里就格外热闹,四五个学生排排站,享受郭老师的理发技艺。看到孩子们清爽的发型,家长们还以为是学校集中组织的理发,得知缘由后,大家都十分感激他的义举。每年暑假,即便是冒着三伏酷暑,郭老师也要帮返校学生理发。全校176名学生,几乎都要理个遍。

  渐渐地,郭老师名声远扬,连生产大队的职工也跑来找他,而他每次都有求必应,且分文不取。“当时,每个月在25元到27元左右,去理发店理个发要0.5元吧。”郭老师觉得,看到大家的快乐,理发也有了价值。

  1994年3月,郭老师参加学雷锋活动,第一次到齐贤敬老院义务理发。他回忆,那天他一口气剃了44人,握剃刀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老人们格外高兴,他们希望郭老师再来,“以后你每个月来为我们理发好吗?”“当然能。”

  为这句承诺,郭老师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为敬老院数十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还自己花钱添置了电吹风、香粉、头油、洗头膏等。有一次,郭老师在家拉人力车时不小心压伤了脚,在床上休养了几天,想到敬老院理发的时间又到了,老人们一定在等着他,于是不顾伤痛,让儿子送他到敬老院,老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剃头匠”主动上门服务

  郭老师的老伴说,除了理发,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嗜好。确实,1999年退休以后,郭老师甚至把理发当做自己的职业一般,很多人找上门来。对于一些老人,他还亲自主动上门。

  1976年的一天,郭老师在前往白沙小学听课的途中,看到白沙村的钱龙章两脚残疾,只能撑着一只凳子一根棍子行走,他看了十分心酸,立马用随身带着的工具为他理发。此后,郭老师决定,定期主动上门为他服务。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34年从未间断。钱龙章常跟人说:“郭老师对我的帮助绝不是简单剃个头,而是用这份关爱唤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我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钱龙章的孙子也十分感激,“郭老师每次来,不仅给爷爷理发,还给我们一家四代人理发,是我们最尊敬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他这样帮助别人。”

  家住解放二村的杨林冬,是个独居老人,由于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卧病在床多年,从报纸上看到郭老师的事迹后,试着打电话给郭老师,郭老师二话不说,花了3小时坐车从金汇赶到南桥,进门后,郭老师惊呆了,杨林冬瘫在床上,家人都不在,他赶忙帮杨林冬换好裤子、床单,再帮他理发,郭老师还经常把自己家种的新鲜蔬菜带去,“老人缺乏关爱,能帮就帮点。”

  白沙三组的王德章夫妇,也因为年纪不方便出门,偶然的一天,王德章的小女儿碰到退休的郭裕先,问道:“是否还上门帮人理发?”郭老师欣然应允,于是每个月上门理发一次,就这样一理理了十几年,直到王德章老人逝世后,根据老人的嘱咐,让郭老师为其最后再理了一次发。

  在郭裕先的服务对象中,有许多比他年纪更大的老人。“是否会嫌他们脏呢?”郭老师说,“以后我们也会老,在有生之年多付出一点,感动他人,感动社会,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理发延伸出真情

  如今,理发店多了,但郭裕先还是很受老人们的欢迎。“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走不动,我为他们免费理发,除了可以减轻子女负担,也可以省钱,献出一片爱心。”虽然已是78岁高龄,但郭裕先认为:“在有生之年,只要走得动,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前几年动迁至大居恒苑社区后,每月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一次,郭老师通常一站就是大半天,但他不顾身体疲劳坚持着,而郭老师的老伴也从最初的不理解慢慢开始支持,每当郭老师外出免费理发,她就开始在家给他准备好饭菜,在后方默默支持他。

  在郭老师的影响下,另一名志愿者王拾妹也参加了社区理发志愿者队伍,师徒俩受到了居民的热情称赞。在小区里,当他看到外地来沪人员的孩子头发长了,也会主动提出帮他们理发。

  很多老人过意不去,经常会向他送些糕点之类,郭裕先每次都是拒绝收礼,实在推脱不了,就带着自己家里种的粮食瓜果,送还回去。他说,理发不图回报。他也不觉得这是低人一等,恰恰是别人对他义举的肯定。他总说:“我做的都是小事,积少成多,坚持下去,就能影响更多人。”

  正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老人,曾经冒着严寒和危险从沼气井里救出两位学生,也曾看到殷惠珍老人突然晕倒在楼梯间而立马急救。他的热心肠,很多人都看在眼里,每当郭裕先骑着那辆“破坦克”经过时,邻居们都喊着:“老郭,慢点骑。”

  “天下为公”的传统精神,似乎从一个老人日渐佝偻的身躯中重新焕发出生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带动着整个小区的和谐。50多年,他收到了30多面锦旗和50多封感谢信,看着“郭裕先同志一个一辈子做好事的好人”的奖状,老人如获至宝,这是大伙对他的肯定。

  积善成德,则“圣心”备焉。存善心,行善举,纵然是“剃头匠”,也能备“圣心”,成“圣人”。庙堂之上不缺朱门酒肉的“大人”,江湖之远,则更需要郭裕先一般朴素的坚持。

品牌项目 更多>>
点亮心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点亮心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自2003年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