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近代海外潮人桑梓慈善事业

2020年12月22日10:16 来源:上海慈善网

  近代海外潮人桑梓慈善事业覆及多个领域,凡涉及侨乡生计之事,均能看到海外潮人参与其中的踪迹。归结起来,约有赈灾济民、资办教育、捐办医院、公共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并以赈灾济民和资办教育两项最为常见。同时,海外潮人在潮汕以外国内其他地区亦开展慈善活动,从华侨华人整体视角观之,此亦海外潮人桑梓慈善的外延体现。

  1、赈济侨乡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救济是海外潮人桑梓慈善中最为常见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潮汕侨乡水灾、风灾、旱荒、地震等灾害的赈济。

  (1)水灾救济。近代海外潮人救济桑梓水灾的记录颇多。比如,1864 年韩江水灾、1880 年韩江水灾、1914 年潮安水灾、1918 年潮汕全境水灾、1920 年潮安水灾、1930 年潮城水灾、1931 年潮汕全境水灾、1932 年潮汕全境水灾、1947 年潮汕全境水灾等发生之后,都能看到海外潮人筹募善款、购运粮食返乡施救灾贫的身影。

  海外潮人对侨乡历次水灾赈济中,以1947 年水灾赈济一事最具代表性。该次水灾系潮汕地区“六十年来所仅见,灾民饿病交迫,幸而不为鱼,亦恐沦为饿殍”。潮澄饶三县受灾尤重,被淹田地25万亩以上、池塘1 740个以上、灾民达14.3万人、损失国币至少880 亿元等,潮属其他各县市同样惨不忍睹。海外潮人闻讯而动,紧急募集巨额善款和大批粮食,汇( 运) 回乡施赈灾贫。

  (2)风灾救济。台风是潮汕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现象。海外潮人相关救灾善举有赈济1908 年“十·十四”风灾、1922 年“八·二”风灾、1931年潮汕沿海风灾、1936 年潮汕沿海风灾、1947—1948 年潮汕沿海风暴等。海外潮人对侨乡历次风灾赈救中,灾情最严重、救灾成效最显著的是1922 年“八·二”风灾救济。此次风灾是潮汕近代史上最惨重的飓风灾害。据方志记载,仅澄海、潮阳、饶平、揭阳、汕头等五县市计罹难34 500 余人,潮属其他各县未予计入,尤其是孤悬海外的南澳岛,死伤人数更无确切数字。海外潮人紧急筹募赈灾善款,汇回侨乡转由当地官民代为施赈。

  (3)旱荒饥馑救济。海外潮人救济侨乡旱荒饥馑亦是常有之事,相关情况在民国后期尤为突出。比如,救济1938—1939 年潮汕旱荒,1940—1943 年潮汕大饥荒,1946 年潮汕旱荒,1948 年潮汕旱荒等。其间,救济力度最大的是1943 年潮汕大饥荒救济和1946 潮汕旱荒救济。1943年前后潮汕地区遭逢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旱荒饥馑。当时南洋潮侨处在日军殖民占领下,自身安全已难料断,更无可能大规模施济侨乡灾贫。即便如此,海外潮人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筹募赈灾粮款。

  2、资办侨乡教育事业

  资办侨乡教育是海外潮人桑梓慈善中除赈灾之外用力最多、持续最久、成效最大的慈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从潮汕开埠到新中国成立,海外潮人至少在潮汕侨乡资办教育150 多次。

  晚清时期海外潮人已经开始在侨乡资办教育事业。19 世纪70年代到民国建立之时,海外潮人资办的侨乡中小学堂及私塾已有十余所。该时期海外潮人资办的侨乡学校多为小学堂与私塾,惠及范围集中在资办者故乡居住地附近,与传统乡里私塾并无根本不同。即便如此,也开始出现女子学堂等新事物。而且,潮汕“废私塾、办学堂,华侨仍开风气之先”。

  民国以后至全面抗战前,海外潮人资办侨乡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北洋政府时期潮侨在故乡捐办中小学堂近三十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潮汕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潮侨捐资办学热情持续高涨。20 世纪30 年代中期,汕头市立案的小学有27 所,直接由海外潮人捐办的有4 所,其余各校亦接受海外潮人不同程度的资助。潮汕地区“凡是主要侨乡几乎都有乡侨办学”。

  海外潮人在侨乡资办的学校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层级多样,除常见的小学之外,亦在中等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方面有所作为,并出现多所女子学校。这些不仅让侨乡民众享受到实在的福利,也有助于侨乡社会开放、包容风气的形成。

  抗战军兴开始,潮汕地区陆续遭逢日军侵袭,滋生大批失学儿童。海外潮人资办学校与本地善堂义学成为战时难童的重要收容场所。可是,海外潮人捐资办学之举并未持续下去,很快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此时海外潮人已自顾不暇,更无可能大力资办侨乡教育。故该时期潮汕侨乡失学难童的教育问题主要由当地善堂附设义学解决( 比如,太和善堂之民众小学、诚敬善社之义务小学、延寿善堂之儿童教养院等),海外潮人侨乡兴学事业陷入低谷期。

  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海外潮人侨乡兴学事业得到恢复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战后潮侨侨乡兴学之举至少达二三十次。当时海外潮人侨乡兴学事业较抗战时期已大有改观,但整体兴学力度并没有恢复到二三十年代的高峰期水平。

  3、捐办侨乡新式医院

  1849 年外国传教士在汕头传教布道之余,兼而介绍西医西药,是为西医入潮之始,潮汕新式医院的出现最初亦由传教士兴办。不过,海外潮人同样是潮汕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革新的重要力量,表现之一是捐办新式医院。清末民初就有潮商资建在潮教会医院之事。海外潮人在侨乡资建的新式医院并不是潮汕乡里固有的中草药诊所,而是聘有西医医师、使用西医药物、采用西医仪器的西式医院。而且,经海外潮人资建,医院经费相对有保障。故医院对侨乡饥贫病患多持免费诊治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慈善医院性质。

  4、参与侨乡公共基础建设

  近代时期海外潮人在侨乡公共基础建设方面也堪称卓有成效,最主要的便是修桥铺路、建筑雨亭、修筑堤围等。晚清海外潮人即在侨乡公共建设方面略有作为,比如潮侨陈慈黉在澄海修建桥梁和道路多处等。民国以后海外潮人援建侨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力度得到大幅度增长。与资办教育事业一样,海外潮人援建侨乡公共基础建设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救济行为,更趋于公益服务范畴。

  当然,近代海外潮人侨乡慈善活动绝不限于诸上所述内容。凡侨乡遭逢天灾人祸或侨乡建设 需要援助之时,均能看到海外潮人施善桑梓、建设侨乡的身影。

  5、国内其他地区的慈善活动

  海外潮人桑梓慈善范围不限于潮汕侨乡一隅,也拓及潮汕以外中国其他地区。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桑梓故乡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可以指一个乡、一个县或者一个省,甚至是整个中国”。 故此,海外潮人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慈善活动,也可视为海外潮人桑梓善绩的外延部分。海外潮人在潮汕以外国内其他地区的慈善活动,主要表现为捐赠善款救助饥贫灾黎。抗战胜利后经暹罗潮侨组织发起,暹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募集2000万铢以济祖国灾贫,除定向输往潮汕侨乡之外,亦施予国内其他省市。战后新加坡潮州会馆联合潮侨剧团举行义演,所得叻银3600元悉数充作华南水灾赈款。此外,海外潮人对国内教育事业亦有贡献。比如,南洋潮侨郭子彬捐赠光洋10万筹建复旦大学等。

  总的来说,相较于潮汕侨乡的慈善功绩,海外潮人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慈善活动明显逊色。由于潮汕侨乡遭受的灾祸已堪频仍剧烈,只此问题已令海外潮人应付乏力,故无充足余财与精力去 赈济国内其他地区灾贫病患。况且受乡土畛域观念影响,海外潮人自然优先考虑潮汕侨乡。(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周秋光《海外潮人慈善事业发展述论(1860—1949)》,《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11月总第262期。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 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 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 产生了深刻...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