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慈善]我践行了三个月的环保主义,结果……

2021年6月21日14:15 来源:发展简报 作者:黄潇丹

  1

  我开始践行环保主义

  曾经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段话,什么叫做有影响力的事,即探讨棘手的问题,暴露它棘手的原因。在看到了一系列包括加州大火等新闻、亲身经历了北京罕见的沙尘暴过后,我开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减少碳排放。我践行了3个月的(半)环保主义,发现并思考了关于环保主义难以一直践行的原因,这其中有些是外在环境有关的,有些是关系到个人习惯的,并且总结了如何能够让大众提高环保意识的几点。

图像加州大火,图片来源:CNN

  我在过去3个月所坚持的环保主义生活方式具体包括以下:

  1. 去咖啡店坚持自带杯。

  2. 点外卖频率限制在每周一次范围内。

  3. 在有垃圾分类的垃圾站点做到垃圾分类。

  4. 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并主动拒绝商家习惯性提供的塑料袋。

  5. 家里不使用一次性塑料保鲜膜,换成可循环利用的橡胶保鲜盖。

 图像 

  践行过后的体会是:

  第一,要做到完全使用环保购物袋,除了需要克服自己总忘记带布袋子之外,还更需要改变的一点是需要主动拒绝商家提供塑料袋。在超市买菜,很多时候商家都是习惯性地用塑料袋把商品层层包裹起来,甚至有时候即使顾客主动拒绝,商家还是会坚持给你套好多个塑料袋。

  第二,点外卖的时候就算专门选择了“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很多商家还是会给你送来一次性餐具。

  对于以上两点,我认为责任也不全在商家。也许很多商家因为顾客误点了“不需要餐具”过后又反过来投诉商家吃了苦头,所以不论顾客需不需要餐具都一律提供,这种“一劳永逸”可能的确是商家的无奈之举。

  对于商家习惯性提供塑料袋,其原因终归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欠缺。即使我国早在2008年就颁布了“限塑令”,规定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但除了像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型连锁超市实际在贯彻这项禁令外,很多小超市并没有落实。

  2

  区区几毛钱VS自带环保袋

  关于颁布限塑令这一措施,中国在国际上算是走在了前端。美国加州在2014年才作为全美第一个颁布限塑令的州加入到有偿提供塑料袋的队伍当中。

  一份由纽约的Scientist Action and Advocacy Network 发布的报告整理了全球各国限塑措施,绝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对塑料袋进行小金额收费的政策。大部分国家对塑料袋的收费在0.03-0.06美金的区间,其中收费最高的属爱尔兰,对每个塑料袋收费0.15欧元(0.17美元)。极少数地区,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地区,直接下令所有超市不得使用塑料袋,人们可以花0.2美金购买纸质购物袋;印度也对塑料袋实施过禁令,德里曾颁布过一项规定,要求塑料袋的厚度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值以上。

  然而,这份报告发现,那些对塑料袋没有完全禁止,但下令有偿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在减少一次性购物袋上更有成效。根据报告引用的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国实施的0.2-0.5人民币(0.03-0.07美元)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措施使消费者的一次性购物袋使用率减少了49%。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在对塑料袋征收0.07美元的税过后,一次性购物袋的使用减少了40%。

  但在印度德里,针对禁止一次性购物袋的禁令由于未能有效实施,并没有达到减少一次性购物袋的效果;在美国的旧金山和奥斯汀市,由于很多商店免费提供除了塑料袋以外的其他一次性购物袋,例如纸袋等,消费者的行为并没有改变,换句话说,由于缺少使得消费者使用可循环利用购物袋的激励措施,消费者并没有充足的动机自带环保袋。

  然而,付费提供塑料袋的政策仅仅是一个姿态,区区几毛钱的价格,让广大消费者并不会因为这几毛钱就选择自带环保购物袋。

  我们似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怎样才能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换句话说,让循环利用和回收的概念变得更加容易操作。

  3

  布袋循环使用1000次后

  随着国内一批城市开始实行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可循环利用的概念开始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以“爱回收”为代表的一类平台,开始引领起废旧电子用品变现的潮流。很多人把闲置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等拿去低价卖出,这显然是推进环保意识的一个方式。但是对于纸质的咖啡杯、快递箱等等,人们还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垃圾回收。另外,即使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鼓励人们自带杯,常常推出了自带杯买咖啡可以立减的优惠,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愿意自带杯的人也依然是少数。这其中一大原因,也许是因为随着网红势力引领着快时尚,拿着各种“INS风”的一次性咖啡杯拍照成为了一种 “小资”的消费主义新浪潮。

 图像 

  回收的概念不仅需要公民有这方面的意识,也需要下游的统一管理。

  笔者看见过一篇台湾的报道,记者进行了垃圾回收链溯源,发现其实即使在台湾这样一个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比较好的社会,最终的垃圾回收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第一,即使公民主动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但台北市却把民众分好类的垃圾混在一起统包拍卖,以一公斤1.5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因此民众们纷纷感到自己辛辛苦苦的垃圾分类都成了徒劳。而且更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回收者卖给纸厂时的价格是论重量算,很多人甚至在回收的纸品里包上石头、电冰箱,或者掺水来增加这些所谓的“可回收品”的重量。

  第二,当回收者再次把垃圾拉到纸厂时,由于这时的垃圾已经是杂乱地混杂在一块的,纸厂需要再花额外的成本来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

  然而,即使做到了摒弃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对于减排和环保依然最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和求实。例如,对于塑料袋是否一定比布袋和纸袋对地球更有害,国内外的学术界都存在争议。

  国家地理杂志就曾指出,即使布袋比起塑料袋是可降解的,但它制作起来需要耗费比制作塑料袋更多的能源。一份2018年由丹麦环境与粮食部门发布的报告指出,只有当布袋子至少被循环使用1000次时,才能比塑料袋的碳足迹少。

  因此,Verge杂志给人们的建议是,无论你家里有一吨的塑料袋还是布袋,那么只要不停地循环使用它们,就是对地球好的,因为我们无法单独从一方面来衡量某一种制品对环境更友好或者更有害。比如,尽管纸制品在减少海洋污染方面的确比塑料制品“更环保”,但运输1000个纸袋比运输1000个塑料袋需要耗费多得多的汽油。换句话说,与其纠结于到底是塑料袋还是布袋更环保,不如把任何可以循环使用的东西反复使用。

 图像 

  践行环保不仅需要自控力,更需要对于环保知识的不断学习。对于环保理念的践行不应只停留在自我感动式的想当然里,而是应该报以真诚之心,并用星星之火点燃会践行环保的行动力和恒心。(任真摘)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