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儒家文化与企业慈善捐赠

2021年7月12日15:07 来源:上海慈善网

  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及其隐形价值规范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倡导的“仁者爱人”、“先义后利”及“天下为公”等伦理价值对企业捐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度越大,其参与慈善捐赠的概率和捐赠支出均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还揭示,相较于国有企业,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作用在民营企业表现更突 出;同时,当企业面临的同行捐赠压力越小时,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效果越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儒家文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呈现持续性特征,且超越功利主义目的而呈现典型的“利他”主义色彩。本研究从文化视角拓展了对企业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并提供了来自东方情境的经验证据,它也纠正了长期以来部分学者对儒家思想的消极认知偏见。

  儒家文化与企业慈善捐赠

  尽管追求声誉和政治资源等利己动机是企业捐赠的重要动因,但慈善捐赠也可能只是企业回馈社会的利他行为。利他动机强调,慈善捐赠是受企业社会责任感或利他主义感所激发的 不求回报、体现良好公民形象的利他行为。长期儒家文化熏陶会塑造企业家和高管个体对慈善捐赠的认知烙印,形成特有的伦理价值偏好,进而影响企业慈善捐赠决策。儒家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慈善伦理思想(如仁者爱人、先义后利、天下为公等),这些伦理规范可能通过嵌入高管个体的思维模式,塑造助人利他的价值偏好,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慈善捐赠决策。高阶理论认为,企业决策行为很大程度上映射了企业家个体认知与价值偏好,而企业家价值认知系统则明显受到成长环境和文化土壤的塑造。儒家文化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中最持久、最重要的力量,也是长期以来个体和组织普遍尊崇的道德规范与行动指南。它已经融入到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中,并深刻影响其日常经营决策。结合儒家经典的理论阐释,本文认为儒家文化可能从如下多个方面影响企业慈善捐赠。

  首先,儒家文化倡导“仁者爱人”的仁爱观,推崇推己及人的利他风尚以及与人为善的精神追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本质精神则是“爱人”。孔子主张“爱人”应从“孝悌”“忠恕”开 始。“孝悌之爱”推崇孝敬父母,尊重兄弟。孔子也倡导将亲亲之爱推及全社会,如“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忠恕之爱”主张为他人着想,做到利人利他,助人为善。如子曰:“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孟子也指出:“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所言“恻隐之心”,是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更是发自内心不忍旁观施于援手的爱心。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捐赠决策时,受到儒家“仁爱”思想 的影响,更可能对弱者表现出“恻隐之心”。即更加注重同情和对他人的关怀,这同慈善捐赠要求利他助人的情感高度一致;而且,更具同情心的人往往会更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最终更可能参与慈善捐赠。由此可见,儒家“仁爱”思想有利于引导企业给予弱势群体 更多关注与援助,通过慈善捐赠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其次,儒家文化主张“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强调做事情应符合“道义”。《中庸》说“义者,宜 也”,“宜”即适宜、适当。儒家认为,“义”代表人人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儒家反对违反“义”的原 则追求利益。比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由此可见,“义”是儒家商业伦理的关键准则,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做最符合道德准则的事。虽然儒家认为追求利益是合理的,但是当“利”与“义”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当做出合乎义的选择。此外,儒家还认为,“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左传》),强调义利统一,道义可以产生利益,在义的前提下有条件获取更大利益,即“先义后利”。企业捐赠决策 中,受到儒家义利观的熏陶,管理者在“利他”和“利己”间更倾向选择“利他”。无偿的捐赠虽然不会为企业直接带来利益,但却能于危难中救助他人、甚至挽救生命。这也意味着,现代企业在 追逐利润时将更加注重“见利思义”,懂得回馈社会。面临危急时刻,企业将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做到“先义后利”,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儒家文化主张“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追求和谐安定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 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 运》)是孔子对大同世界的精心描绘。大同世界里人们关注的不仅是自身利益,更是关爱他人; 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大同世界理想驱动下,儒家强调克己奉公,先人后己。“君子贵人 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就是主张无私奉献,提倡将“以公为先,以人为先”作为为人处事原则。受到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将更关注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慈善捐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此外,虽然管理者并不总是“利他”,但当公司位于儒家文化氛围浓厚的 地区时,受“仁者爱人”“先义后利”“天下为公”等利他思想熏陶,其企业文化会更关注“利他”; 其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更期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即使需要付出代价。 最终,非利他主义的管理者也会无私地行动。鉴于此,企业更可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开展济贫弱、助危困的慈善捐赠活动。(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徐细雄、龙志能、李万利《儒家文化与企业慈善捐赠》,《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2月第42卷第2期 。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