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清代豫西慈善事业经费来源

2021年10月25日13:49 来源:上海慈善网

  豫西慈善事业存续到20 世纪,如新安普济堂在清末得到更大发展,1918年,普济堂归公款局经管,1932 年被拨入救济院。它们能够长期举办的根本原因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撑其历经岁月,始终为地方人民提供一份社会保障。下面以豫西养济院和普济堂为例分析豫西慈善事业经费的有关问题。

  经费来源

  豫西慈善事业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官方资金,二是民间捐赠。

  1. 官方资金

  官方资金是清代豫西慈善事业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举办的慈善事业代表就是养济院,豫西养济院孤贫保障经费基本来自地方财政。

  陕州养济院经费由“丁地内扣除”丁地即地丁粮,也就是清代的田赋,州县征收田赋后,按比例分为上缴部分和留存地方开支部分。养济院经费就来自于地方留存部分,它无疑是地方财政开支,其来源是田赋收入即国家赋税,是清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个典型。豫西地方志中均记载地方财政开支中包含“孤贫”口粮银,说明豫西养济院是国家财政支持的慈善机构,这是其能够稳定存在的基础。

  2. 民间资金

  豫西慈善事业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民间捐赠,其举办的慈善事业代表就是普济堂。河南包括豫西普济堂在建设之初因为王士俊个人因素而带有比较明显的官方色彩,但随着普济堂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普济堂,人们通过捐赠方式向普济堂提供大量的动产和不动产,构成了豫西普济堂发展的坚实基础。

  乾隆初,清廷规定州县地方向普济堂“拨给入官田产,及罚赎银两、社仓积谷,以资养膳”,这为官方资产进入普济堂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依据,不少官方资产如土地等被拨付给普济堂,如登封普济堂“,乾隆五年,详入无粮地一百四亩,八年,详入有粮地三十亩二分一厘七毫”,登封普济堂先后得到官方拨充土地134 亩有余。卢氏普济堂有养膳官地499.7 亩。登封和卢氏普济堂发展中都得到官方拨付的土地。但官方资金在豫西普济堂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较小。据史志记载,除登封和卢氏普济堂有官方资产注入外,豫西其他地方普济堂的建设和发展基本是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王士俊说自己在河南山东倡建普济堂,“率同官属等,首倡公捐,并或拨动闲款应用。两省士民闻知,欣然慕义,咸愿捐输”。这说明普济堂建设之初就涌入大量民间资本。孟津普济堂,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吕大抱率绅士捐建,除用捐赠资金购买滩地外,民人纷纷捐施田地。偃师普济堂,全县绅衿士庶共捐银1510.9 两,置买义田地332 亩有余,民间又捐地57.7 亩,每年收租银96.3 两,租麦仓石6.4石,按月发给贫民为口粮之资。渑池普济堂是雍正十三年时,知县文昭倡率阖邑士民捐建而成。

  以上豫西各县普济堂建设和发展中基本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官员起到倡导作用,而永宁(今洛宁)普济堂则纯由民间建设,“普济堂,在县大门内,雍正十一年(1733),邑人韦整建立,捐银一百九十两,乾隆元年奉旨议叙,给主簿职衔”。豫西民间绅衿庶民纷纷向普济堂捐赠资产,甚至是独自出资建设普济堂,反映了当时民众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支持,也透露出当时民间具备一定的财富,反映出雍乾之际豫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产经营

  养济院资金来自国家赋税收入,并不需要关注资产经营问题,而普济堂在长期发展中则必须关注自身经营与资金运转问题,其资产经营和发展主要是堂产的出租、出息,获取资产性收益,以维持机构的经营和发展。

  1.堂产出租

  豫西慈善机构堂产的出租主要是土地出租,获取地租收益,维持慈善机构的发展。如陕州普济堂有地基租钱9000文,嵩县普济堂有堂地836亩,租谷385石,偃师普济堂有田地390亩,每年收租银96.3 两,收租麦仓石6.43石,按月发给贫民为口粮之资。新安普济堂有田地203.5 亩,年收租61.5 石。渑池普济堂有成熟地181.9亩,岁收麦稞10.6石,谷稞13.88石。宜阳普济堂有田地527亩,每年收租粮172.1石。这些田地的出租收益为普济堂等慈善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堂产出息

  堂产出息主要指慈善机构如普济堂等将建堂剩余资金交给盐、当、商等机构,收取利息。据史志资料记载,豫西地方慈善堂产出息的利息一般为2分生息,即年化收益24%。如陕州普济堂,除置备器具外,剩余银686两,育婴堂余银120两,二项共银806两,交盐、当商按月2分生息。嵩县普济堂有生息银400两,岁息银96两,合2分生息。宜阳普济堂有劝捐银632 两,交盐、当商每月2分起息,计每年息银151.2 两。阌乡普济堂交盐、当商本银404.57 两,每岁收息银80.9 两。以普济堂为代表的豫西慈善机构每年的资产收益是慈善机构的自身收入,这些资产收益每年能够为豫西普济堂提供稳定的支持,保障着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

  顾颉刚先生在感叹元代民间兴医学失败时说:“可知后来医学的所以塌台实由于经济基础的没有稳固。……医学里的师生,他们的吃饭问题也无法解决。……即此可见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原非容易的事,如果根基不曾打好,那么,它的‘其兴也勃’也只有反映出‘其亡也忽’的结局的悲哀而已。”而豫西慈善事业一是建基于官方财政,二是得益于民间捐助,根基比较牢固,维持和发展的资金有一定的保障,这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吕宽庆《清代豫西慈善事业探析——以养济院和普济堂为中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21年第20 卷第3期。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