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典故]福田思想与慈善事业

2021年11月15日16:15 来源:上海慈善网

  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传入初期是依附于黄老思想的,也注意迎合在社会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大约距此一百年之后的桓帝“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佛教初时被看作一种神仙方术,与黄老混为一谈,帝王信奉佛教自汉桓帝开始。

  福田的含义

  佛教词典中的“福”字的定义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福”字不同。在《汉语大词典》中“福”字有1.幸福;福气。指能够健康长寿、富贵吉祥,人生美满之意。《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孔颖达疏:“凡言福者,大庆之辞;禄者,吉祉之谓。”2.赐福;保佑;造福。是给他人或被他人赠与、赏赐的福报。《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南朝梁沈约《述僧设会论》:“至时持钵,往福众生。”在《佛光大辞典》中福的梵语punya,巴利语pun~n~a。又作功德、福德。指能够获得世间、出世间幸福之行为。佛教是慈悲为怀,与乐拔苦,寻求解脱的。所以佛教徒在世间引导信众寻求世间的福,皈依三宝,最终获得出世间的福。

  福田,梵语punya-ksetra,巴利语pun~n~a-kkhetta。谓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这是《佛光大辞典》中对福田的简单解释,福田是佛教用语,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的翻译被人们广泛熟知。

  福田一词存在于佛经之中,佛经的传入开始是被动地没有选择性的,后来的翻译才是相对主动的有选择性的。福田的含义指佛、法、僧、特定的舍利、佛寺、佛塔、佛像、贤圣、师长、众生、父母、贫病孤老之人、蝼蚁、畜生等。所以无论是敬田、恩田、悲(苦)田、福德田、恩养田、贫穷田、三宝福田、五净德福田、七法广施福田、八福田等,都是福田基本含义的组合。福田思想的根本含义就是号召僧人和信徒广行善事,尤其是救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福田中种福,获得福报。福田既是被作用于的客体,又是能产生福德的主体。福田的形象比喻为田地,以福田喻佛教传法,农夫农妇都明白的劳动收获的道理,浅显易懂,能快速、直接、明显的让百姓和统治者理解和接受佛教,从而增加佛教的受众和扩大佛教的影响范围。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梵文佛经的翻译和传播,汉译佛经中与福田有关的经文众多,从汉译佛经中研究福田思想是必要的。研究福田思想有助于了解漫长历史时期佛教僧人和信徒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因。纵观从东汉至南北朝的历史,外国僧人一直是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他们一直致力于佛教的宣传和流布。

  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福田的主要含义指佛、法、僧,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西晋时期罪福田地理论开始出现,福田思想的自利利他内涵受到重视,福田事业开始出现了佛教僧人和世俗大众的区别,在佛教和百姓日常生活中双向扩展。东晋时期关于僧人成为福田的佛法修行、级别晋升的要求更为具体。福田含义在佛、法、僧得基础上增加了父母、善知识、师长、病瘦者、贫穷者的内容。同时多次出现众生福田的讲说。福田思想的内容大大增加,注意到众生、病瘦者、贫穷者,比较倾向于现实社会的世人和生活困苦者,为佛教慈善事业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十六国时期福田的含义仍然主要指佛、法、僧,僧人需要修行十法方能成为真实福田,对僧人成为福田的要求有所增加。在《梵网经》中和《大智度论》中强调了看病福田的重要性,见有病之人不救治就是犯了轻垢罪。系统的提出了八福田的说法,更加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如老病贫乏困厄之人,甚至生畜等。福田思想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成熟。越来越重视众生这种福田,尤其是贫穷众生和饥寒众生,福田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慈善意义更为丰富强大。且福田思想与因果业报相结合,对社会百姓和上层统治者的感召力也更为强大。南北朝时期福田的含义仍然主要指佛、法、僧,且把佛法僧合称为三宝福田,福田思想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关于福田思想的重要内涵在经文中会反复出现。

  受福田思想影响极大的社会慈善事业有赈灾济贫,施药看病,护生放生,修桥补路,建寺造像立碑,植树掘井等。这些活动扩大了佛教的信众基础,促进了佛教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也弥补了朝廷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的不足,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社会慈善事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佛法僧是福田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始至终一直被反复强调,佛教福田思想的重要内涵是自利利他,福田思想在自利利人的基础上,利人的目的是为了自利,佛教在发展中过程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占有大量土地和人民,对百姓是有剥削和压迫的一面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福田思想及慈善事业时,应坚持一个辨证的态度,既要肯定它的积极方面,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不足。(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高文佳《东汉至南北朝福田思想与慈善事业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5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