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慈善]亚洲慈善风格渐变进行时 捐赠与投资者尝鲜"混合融资"

2022年11月7日10: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麦肯齐·斯科特的捐赠常高调进行,成为媒体头条。

  与欧美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亚洲的捐赠者避免吸引过多关注,匿名捐赠成为常态。但如今,亚洲慈善家开始不再回避社会关注,在过去几年间出现数轮“巨型”捐赠承诺:印度商人阿兹姆·普雷姆吉向其慈善机构捐赠76亿美元,国内多家科技类公司创始人落地了数十亿美元的捐赠项目。

  此外,近20名亚洲亿万富翁加入了巴菲特和盖茨发起的“捐赠誓言”(Giving Pledge),承诺在生前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

  捐赠方式也在发生相应变化。投资与捐赠在过去常被认为是两种分开的活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捐赠不再以“一次性”形式存在,“混合融资”势头开启,慈善基金以软性资金的方式,撬动私人资本进入原本没有机会获得商业投资的社会公益项目。

  亚洲地区财富增长领跑全球同伴的同时,这一区域更加可持续、多元与有效益的慈善的呼声也逐渐兴起。

  亚洲慈善捐赠风格趋势多样化

  瑞士信贷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财富总额达到463.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41.5万亿美元,增幅为9.8%。由于衡量口径为当前利率下的美元,考虑到过去一年美元升值,若按2020年汇率计算,全球财富总额增长12.7%。

  根据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的统计数据,美国慈善界在2021年内收到了4850亿美元的慈善捐助,该规模为创纪录。

  随着全球慈善事业日趋成熟,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将在亚洲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亚洲的慈善家也将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的最新研究显示,亚洲慈善事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八大变化趋势:慈善家的捐赠越来越公开、慈善家之间加强合作、更加关注慈善资本的管理、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方式、更深入地参与卫生健康慈善事业、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慈善事业、对环境慈善事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以及在减少不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与气候变化加速背景下,全球慈善行业在相应变化。”瑞士百达亚洲慈善事业服务部主管高懿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洲的趋势尤为明显,因与欧美地区相比,亚洲的慈善历史较为短暂,体系化的慈善行业在该地区仍属新的概念。

  高懿行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亚洲的慈善家愈发意识到,不仅资产能够帮助缓解一些社会困难,他们自身的影响力、人际网络与知识经验等,也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亚洲高净值群体或富豪参与行善的比例不低。高懿行说,在瑞士百达的日常接触中,资产几十亿美元及其以上的亚洲家族,或多或少基本都会涉足慈善领域。

  数据显示,亚洲家族办公室平均捐赠了约200万美元,而该数值在欧美同行间则在400-500万美元区间。

  瑞士百达发现,亚洲的富豪慈善家同时也在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健康慈善事业,寻求改善公共医疗体系,其中包括医疗产品技术的研发、政策倡导、社会观念的变化等。而在为本国捐赠疫苗的同时,亚洲慈善家还在COVAX平台捐款,以帮助低收入国家获得疫苗。

  与此同时,随着许多亚洲国家面临快速人口老龄化情境,养老服务已成为慈善关注的重要领域。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创立基金会关注老年人护理。

  “环保事业在过去并非亚洲慈善事业的主要关注点。”高懿行说,许多慈善家认为,帮助人们生存与发展是眼下急迫的挑战,他们由此更为看重教育和健康领域。目前,亚洲慈善资金仅有1%投入在环境相关领域。

  但其指出,改变的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亚洲慈善平台(如亚洲慈善网络)均发起了环境相关的共同基金,而以往在教育、健康领域发力的慈善家目前也将环境作为他们的新兴关注领域。

  总体看,高懿行认为,在亚洲,政策导向对慈善行业重点的影响较大,慈善家非常重视政策的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政府政策的方向来设计或调整慈善关注点。

  “与在欧美起家的同行相比,中国慈善家更愿意与政策保持一致,或更积极的与政府开展合作,使得政府了解其项目成果。”他解释,后者认识到,想要真正长期解决健康、教育等问题,无法单凭一、两家机构,还需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式,并将其变为政策的一部分,由政府资源协助推动。

  他补充,在开展慈善工作时,亚洲慈善家的第一出发点往往是其工作领域,从最熟悉的发家领域内开始着手。“中国慈善家还更为注重回馈家乡和同乡,中国第一代富豪仍为目前的慈善主力,他们有着家乡的文化。”

  此外,高懿行指出,中国慈善家有着较强的个人想法。欧美很多慈善家在捐赠时设定了一个大方向,具体操作与内容则是交由较成熟的机构平台执行与进行日常决策。在这一方面,中国同行会希望亲身去参与、设计项目。

  亚洲高净值团体逐步壮大,将催生慈善行业发挥更积极的影响。根据瑞信研究院调查结果,2021年间,中国共有620万个百万富豪(以美元计),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00万以上,百万富豪人数位居全球第二,约占全球百万富豪总数的10%。瑞信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百万富豪数量预计将翻一番,总数将达到1220万个。

  捐赠与投资者尝鲜“混合融资”

  慈善与回报并不互斥,但在部分传统观念中,二者互不兼容。

  长期以来,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投资和捐赠在过去被认为是两种完全分开的活动,亚洲的投资者倾向于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寻求最大回报。然而,如今越来越多慈善家意识到,相较于单独进行投资与捐赠,将此两项活动结合能够更快达至目标。

  与此同时,除追溯捐赠资金是否良好应用外,慈善家同时还需确保捐赠资金能够提供所需的回报、流动性和风险状况。将投资与捐赠分离存在风险,如巴菲特与盖茨均因未能从有争议的行业撤资而遭至批评。

  目前,影响力投资是全球与亚洲慈善家青睐的方式,其与传统慈善享有共通之处,即在寻求财务回报外,也寻求创造正面的社会与环境影响。

  与传统慈善相比,影响力投资范围会更广。高懿行称,并非所有社会公益项目都能够吸引到足够的投资,项目若要成功落地,需要有一部分慈善等软性资金进入(即能够接受低于市场回报、没有回报,甚至愿意承担本金损失的资金),以优惠贷款等其他形式提升项目投资的灵活度。

  “慈善领域内的影响力投资主要体现在‘混合融资’形式。”高懿行说,混合融资概念的提出促使慈善资金在投资项目内更加主流。在传统上,慈善和投资相互分离,慈善的资金规模跟与投资规模也不在一个数量级。在慈善领域,该模式可被简短概括为,通过软性的贷款与捐赠,使得整个项目筹措到资金。

  混合融资下,通过战略性地利用开发性金融及/或慈善资本的优势,慈善资金为本没有机会得到商业私人资金注入的项目得到资助。

  高懿行介绍,在这一过程中,慈善资本会首先承担潜在的亏损并补贴收益,由此将商业投资吸引至风险更大,整体回报较低的项目中。慈善资本还可作为技术支持资金,协助项目选择和尽职调查。而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一小部分慈善资金可能还会获得较为不错的回报,进而吸引更多的资产、资金加入。

  除直接参与外,慈善领域内的混合融资还可以“研究支持”方式出现。如,一笔100万美元的捐赠可能并不能确保一个项目的落地与执行,但若将其作为前期的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催生新的项目发生,那么,这笔100万美元的便很有可能支持了一个1亿美元的社会公益项目落地。

  而再进一步,在混合融资中,慈善资金与政府资金以不同形式进行整合,并可在完成后继续滚动支持别的项目。

  混合融资模式进入慈善领域之前,前者更多的是意指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与商业投资的结合。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在贫困地区修建公路时,在因商业回报率很低而尚无营利性银行资金注入下,所采取的模式:前者首先投入一定不寻求回报的基础资金,从而降低该项目的失败风险,并提升回报率,以吸引私人投资者进入。

  而在世界范围内,慈善领域内的混合融资作为较为新型的模式,一再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试点。

  “混合融资这一概念可被视为一种包装。”高懿行表明,但不少试点项目证实其可行性。而若今后有更多的混合融资方式出现,当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时,对环境、社会等有影响的项目便得以规模化地被复制。

品牌项目 更多>>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

“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作为上海慈善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经过28年的实践,已成长为集规律性和互动性、成长性和品牌性、传播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慈善项目,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方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地址:淮海中路1253号

电话:021-64334343 邮编:200031

上海慈善网

地址:淮海中路1273号9号甲

邮编:200031